电信手机上网由按时长改回按流量收费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11-16 10:59:00转载

用手机上网看一部1个半小时的电影要花多少钱?按时间算,很容易算得出,但按流量算,恐怕是一笔糊涂账。今年年初,中国电信一反其它运营商手机上网按流量收费的常规,首次推出按时长计费,这被认为是国内最“透明”的3G资费,受到业内一致推崇。然而,时隔半年多,中国电信却退回按流量计费的老路上。这究竟是为什么?

能让用户算清的资费

今年初,广东省人大代表谭燕红提出建议,电信运营商应将手机上网按流量收费改成按时长收费,因为“看一场足球比赛,按时收费只要几元钱,而按流量收费则需要100多元。”而且对于绝大多数手机用户而言,打开一个网页要耗费多少流量,是一个难解之谜。“目前电信服务商采用的计费标准,按1兆多少钱来计算,而1兆到底意味着什么,没多少人说得清楚。”谭燕红说,这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

事实上,含糊不清的流量计费阻碍了不少消费者对手机上网的热情,也让手机电视、手机音乐等3G多媒体业务乏人问津。因此,当中国电信在今年3月首次推出按时长计费时,工业部电信经济专家委员会秘书长杨培芳便十分推崇这种简单透明的计费方式,“简单、透明应该是运营商制定资费的基本原则。”

然而,推行仅仅只有数月,中国电信便悄悄回到了老路上,将手机上网按时长计费改为按流量计费。

按流量收费更“来钱”

“利润压力也许是中国电信改变3G计费方式的主要原因。”尽管感到十分可惜,但杨培芳对此并不意外,在当前三家电信运营商的激烈竞争中,经济利益也许是企业最先考虑的因素,“短期内,流量计费对收入增长的推动的确要高于时长。”

四川通信设计院高级咨询师程德杰算了这么一笔账:以某省电信公司的3G宽带计费为例:原先的“时长计费”为0.10/分钟,改为“流量计费”后为0.01/20KB。在原先时长计费模式下,客户使用电信3G网络浏览新浪首页,耗时约20秒,用户浏览成本约为0.03元;而在流量计费模式下,用户则至少要支出0.20元。对用户来说,明显是按时长收费更合算。

电信跑得太快了

用户的使用习惯是电信改变计费方式的另一个原因。上海电信一位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手机上网按时长收费时,也有用户投诉不敢用长时间在线的QQ、MSN,希望可以改为按流量收费。

根据CNNIC今年发布的报告,截止到2008年底,移动互联网应用中,应用率最高的为即时通信类,占整体的31.2%,这属于流量少、耗时长的服务。但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即时通信这种低流量的业务,完全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流量包来解决,不应该为了个别需求,牺牲更符合发展趋势的计费模式。

“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杨培芳认为,“3G是对2G的更新换代,而不是在2G网络附加一点3G业务。”在3G时代,用户习惯会随着带宽的增加不断变化,视频多媒体等适合高带宽的业务才是未来趋势,简单实惠的时长计费模式显然最为适合。然而,也许是中国电信走得太快了,当整个3G市场并不成熟时,电信选择了回归传统的流量计费。

记者手记

透明的资费必将被用户接受

今年年初,中国电信甫一推出3G套餐,便以按时长计费的模式,受到业内人士普遍赞誉,认为这是最简单明了、最适合3G的计费方式。然而,被业内认为颇具“划时代意义”的计费模式,似乎没有得到中国电信自己的重视。在电信的天翼广告中,很少宣传简单透明的计费方式,导致消费者并不清楚电信的手机上网计费和其他运营商有什么区别,也就未能消除对上网资费的疑虑。如今在利润压力下,中国电信被迫回到原先的老路上,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然而,调查表明,“上网资费太贵”和“不清楚上网费用”依然是制约人们敞开使用3G的主要原因。这意味着,如果运营商继续按流量计费,原本在2G时代就无人问津的手机多媒体业务,很可能在3G时代更无人敢用。简单、透明的计费模式一定是符合用户需求的,也许等中国的3G市场更成熟后,中国电信重新回归按时长收费也未可知。

记者 郝俊慧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