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酒店巨头打响拇指争夺战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10-01-07 15:25:00转载

在过去的2009年,各大酒店集团/航空公司就纷纷推出了各种吸引眼球的智能手机应用,这种没有硝烟的拇指争夺战已经在美国打响,也许很快就会在中国爆发。

酒店业掌上圈地

2009年4月,美国精品酒店集团推出了免费iPhone应用,覆盖了旗下近十个品牌。利用iPhone内置的GPS功能,根据用户的地理位置进行实时的预订。

2009年6月,美国Tishman酒店集团为旗下的迪斯尼“天鹅与海豚”酒店专门发布了一款手机应用,里面详尽介绍了这间拥有2265间客房的酒店的地图以及设施信息。这是第一个针对独立酒店发布的手机应用,承载的更多不是预订而是相当于酒店介绍手册的功能。Tishman集团计划继续在其它酒店推出针对不同平台的手机应用。

而在2009年末,各大酒店集团更是密集地发布智能手机应用。十月份四季酒店(Four Seasons)推出了酒店应用,其特色是可以让用户进行“虚拟假期”的体验;随后喜达屋集团(Starwood)推出仅针对忠诚度计划的手机应用,融合了地图/微博客/社交等元素,使其会员能够享受到尊贵的复合旅行服务。而在十一月,希尔顿酒店(Hilton)更是将全套酒店服务都同步到手机上,使手机变成了24小时的礼宾部,支持电子Check-in,客房订餐。十二月雅高集团(Accor)跟进,推出了多语种的酒店预订应用,并支持在线支付,以及酒店到店地图指南。从上面可以看出,手机日益成为酒店预订的新渠道,因为其“随身”/“移动”的特殊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电脑更适合作为酒店及服务预订的媒介。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手机入住/手机密码钥匙/手机退房等服务都会在酒店业得到广泛应用。

航空业热衷拇指经济

2009年6月,美国西南航空宣布其移动网站(http://mobile.southwest.com/)正式改版,更好地支持了iPhone和黑莓等手机浏览和预订,随后联合航空(United Airlines)宣布其机上娱乐系统将支持iPhone和iPod接入,乘客可以利用机舱设备观看更个性化的内容。此后其更是推出了机上WIFI接入,支持笔记本和手持设备的无线上网,全程收费为笔记本13美元,手持设备8美元。这些无不说明航空公司在努力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吸引更多的顾客。

亚洲的航空也不甘落后,总部位于香港的国泰航空(Cathay Pacific)在九月宣布同时推出针对iPhone,黑莓以及Windows Mobile的手机应用,随后加拿大航空(Air Canada)也推出了北美地区第一个针对黑莓的服务,航空预订服务在各种手机平台上全面开花。网上针对这种客户端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下图便是一个Linkedin的网友在寻找联合航空的相关应用。

掌上蓝海

英国旅游局刚推出了一款以电影拍摄地为主题的手机程序,甚至允许电影分销商在其中插播电影,以便使用者可以更好地了解英国的电影文化。而孤星旅行指南出版社(Lonely Planet)也发布了手机版本的收费城市指南,其中纽约指南售价为16美元。甚至,一个支持手机壁纸标注“若手机丢失请交往xxxx地址”功能的应用程序,也收到了相当的欢迎。

苹果App Store销售数据显示,在旅游类收费应用下载类别中,排名前两名的分别是用于飞行记录和旅程记录的FlightTrack和TripTracker Pro。而Google Earth和西南航空的预订程序则占据了免费应用下载的前两名,跟随其后的是餐馆点评应用UrbanSpoon和Yelp。从某种角度说,第三方开发的综合旅游应用也许比单一的航空公司或者酒店集团的专属应用更有使用价值。这些趋势值得国内的旅游从业人员思考和学习。国内领先的旅游搜索引擎Qunar.com和餐饮点评网站Dianping.com都推出了针对不同平台的移动应用,是否能成功抢占智能手机适用人群这个高端市场,我们拭目以待。

背景数据:

2009年末,中国移动TD终端数量超过500万(包含数据卡/上网本/无线座机),而联通的3G用户数量也突破了300万,其中iPhone用户占了30万。再加上紧追其后的中国电信,国内3G用户轻松突破1000万,据称在2010年将达到8000万的水平。

效仿苹果的手机应用商城(App Store),三大运营商分别开通了“移动应用商城”“由你玩吧-沃商城”“天翼应用商城”等平台,并鼓励合作开发手机应用。一场智能手机应用大战即将在2010年打响。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