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抖心不动! 暑期防抖长焦机强力推荐

互联网 | 编辑: 2006-07-27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暑期随着市场上各类 长焦段数码 相机纷纷降价跳水,很多消费者自然而然的将目光焦点集中在了长焦 DC 机型上。从焦段上来说,长焦 DC 机型虽然有利于我们极目远眺,更好的拉近拍摄目标(风景、人物)之间的距离。但手持相机所引发的抖动问题也随之而来。

前言

暑期随着市场上各类 长焦段数码 相机纷纷降价跳水,很多消费者自然而然的将目光焦点集中在了长焦 DC 机型上。从焦段上来说,长焦 DC 机型虽然有利于我们极目远眺,更好的拉近拍摄目标(风景、人物)之间的距离。但手持相机所引发的抖动问题也随之而来。

这种对相机的抖动影响不仅 来在于 人类手部的自然颤动,同时也来自于所在位置的震动,比如汽车火车还有山涧的吊桥上。相机因为受到各种不同的振动,很大可能会导致光线进入镜头后的不稳定变化,进而影响到照片的清晰度。清晰度显然是评判照片优劣与是否有观看效果和价值的一个重要标准,因而即便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能否在大多数环境下保持照片清晰度仍然是值得他们重点关注的购买因素。

抖动效果

为此,相机设计工程师们想出了各种办法来应对因为来自外部振动而引发的清晰度明显下降现象。防抖动技术就是其中之一。

非抖动效果

  总体而言,不同的防抖动技术,虽然各有各的高招,但目的均是为了减轻手持拍摄时相机振动带来的影响,提高图像清晰度。但有一点不得不指出的是,现代的防抖动技术并不是所有情况下都能根本性解决相机的防抖问题。相机采用了防 抖技术 后,得到清晰图像的曝光时间,都可以允许比经验公式计算的快门曝光时间延长 2-3 档(很多摄影师和爱好者都听过这样一个经验公式,在手持拍摄时,曝光时间应该小于焦距的倒数。比如使用 200 毫米 的镜头,曝光时间就不应大于 1/200 秒,这样才能得到精确成像的照片 ) 在某些通俗的看法上,这往往被叫做安全快门。

  目前被普遍的运用的防抖动技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光学图像稳定系统。二、 CCD 图像稳定技术。三、自然影像技术。 除此此外 还有软件防抖技术,因为此类防 抖技术 属于后期 DC 自带处理器自行调整的结果,运用上并不普及,效果也差强人意,这里就不再提及。

产品型号

参考价

像素大小及 CCD 尺寸

性价比评分

索尼 H2

3200

700 万像 素  1/2.5 英寸

70

佳能 S3IS

3550

600 万像 素  1/2 .5 英寸

80

尼康 8800

6200

600 万像 素  2/3 英寸

75

松下 FZ30

4880

800 万像 素  1/1.8 英寸

75

理光 R4

2680

600 万像 素 1/2.5 英寸

70

富士 S9500

4180

900 万像 素  1/1.6 英寸

85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8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