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监护如药引,催化家庭沟通

互联网 | 编辑: 杨晓春-见习 2010-04-19 00:00:00转载-投稿

近日,文化部联合六家网游企业共同推出了防止青少年沉迷网游的“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烈的讨论。有许多是赞成拥护的,但也有一些关于其可操作性的质疑声音,当然这都不是最主要的,任何一项制度或政策的推出,都势必会有这样的反映,讨论的越多,也证明被关注的越多。

暂且不论这件事情的操作程序怎样,到底是简是繁,可行性有多高,单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政府有积极引导的举措,企业有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为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大家的初衷都是好的,都觉得该为孩子们做点什么。因此,抛开这件事情本身,只从“家长监护工程”推出的社会意义来看,其重要价值与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青少年沉迷网游现象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政府、企业、学校、家长,孩子,对此都已开始有了深层次的思考。

在今年两会期间,作为政协委员的著名作家梁晓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孩子沉迷网游这种家庭事件应该在家庭内部解决。家长不能因为孩子沉迷网络,就把责任推给社会。如果每个家庭都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那么社会上沉迷网络的事情就会随之减少。

现在的社会信息量大,变化快,每个人所承受的压力都很大,家长有工作的压力,孩子有学习的压力。有些家长过于投入事业,很少能有时间照顾孩子,另外一些家长虽然有时间照顾、关心孩子,但是却只停留在物质与生活层面,好像只要让孩子吃好穿好就尽到了家长的责任,而疏于了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

另外一种很普遍的情况是,有些家长对新鲜事物的了解和接受程度远远低于孩子们,没有意识到家长是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的,造成了双方有很深的隔阂。而中国家长又惯于强制性去管教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与青春期叛逆心理强烈的孩子相遇,只能激化了家庭矛盾,导致亲子关系更趋紧张,而又不能真正解决孩子面临的问题。又有些孩子除了在学校接受学习教育,有考试升学压力外,家长又寄予孩子更多的期望,在节假日也把孩子的时间用各种兴趣班和学习班填满。甚至一些家庭还存在一些不和睦的因素,这才让孩子们感觉缺少关注和爱,他们在生活中所能得到放松和快乐的途径又相对较少,所以网游成为了他们最易于获取的一种方式,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快乐,这甚至成为他们逃避现实压力的一种方式。

网游仅是一种娱乐方式,娱乐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永远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孩子首先要从道理上明白这一点。另外,我们需要让孩子体会到更多的现实中的快乐,家长和学校应该考虑适当缓减孩子们的学习压力,给予孩子更多的参加课外活动和素质教育的机会,创造更多让孩子与家长或伙伴们玩耍的机会,让孩子发现,现实中的快乐要远远大于虚拟世界中的乐趣。使孩子们的快乐多一些,压力小一些,平衡好学习、娱乐之间的关系,让他们能正确的对待网游。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孩子沉迷网游只是一种多个隐性问题所导致的显性结果,只有当这种显性结果出现时,才会引起大家的重视,才会去剖析原因,对症下药,所以问题的暴露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当大家都意识到,社会、学校、家庭都应该多去理解孩子们,该为其多做一些努力,付出一些能被孩子所容易接受的关怀与教育时,那么“家长监护工程”作为一味药引子也就发挥了作用,相信其他各味药材也会陆续推出,消痛去病。

“家长监护”工程它不可能是一剂神药,直接药到病除,马上就能奇迹好转。专家也表示,要防止孩子沉迷网游,根本的途径就是:家庭亲情+素质教育。所以还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多花一些时间,做更多的工作,真正关怀到孩子的心理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快乐和关爱,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