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之旅:Windows系统25年进化历程

互联网 | 编辑: 宋杰 2010-11-26 00: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正巧国外媒体computerworld.com上周末发布了一组Windows各版本的截图,为大家展示了25年来Windows发生的变化,让我们跟随这组截图稍稍回顾一下Windows这25年走过的路吧。

Windows 1.0--3.0

如今大部分年轻的网友都是从XP开始接触Windows系统,年长些的应该过用过Win95/98,更老资格些的还玩过Win 3.x等。但要说从Windows第一个版本起就一路走来的用户可能就属凤毛麟角了。正巧国外媒体computerworld.com上周末发布了一组Windows各版本的截图,为大家展示了25年来Windows发生的变化,让我们跟随这组截图稍稍回顾一下Windows这25年走过的路吧。

1985年:Windows 1.0

Windows 1.0截图

当25年前的1985年11月20日,微软将它第一款Windows产品介绍给全世界的时候,关注者大多只是那些从事科技行业的人,对于普通人来说,连计算机都还没普及,更别提什么操作系统了,极少关注也在情理之中。

Windows项目最早开始与1981年,当时这个项目叫做“Interface Manager(界面管理器)”。由于是第一个版本,经历种种不顺是必然的,在多次延期后,微软终于在1985年的11月底正式发表了这一款产品,并将它命名为“Windows 1.0”。

这个Windows 1.0必须运行在DOS 2.0之上,要求256KB内存和配备图形显示卡,它可以从硬盘或者是两张软盘(要求2张软盘同时在驱动器里)上启动。随同它一起发售的应用程序有:文本编辑器记事本、一个基本的日历工具和绘图程序MS画图。

Windows 1.0的优势是允许多个Windows程序同时运行,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多任务模式。这是Windows系统有别于DOS的最重要一点,也是微软后来成为桌面霸主的重要基石。只是当时Windows 1.0还有不够成熟,应用程序窗口只能平铺而不能重叠放置,加上当时显示器尺寸又不大,多开几个程序后可视区域就小得可怜了。

1987年:Windows 2.0

Windows 2.0截图

2年后的1987年秋末,微软推出了Windows 2.0。这个版本的改进包括允许程序窗口层叠摆放和提高鼠标使用效率,其他还有:动态数据交换(DDE)--允许Windows应用程序自动更新和共享数据。

Windows 2.0对运行环境的要求是:至少512KB内存,DOS 3.0或更高版本;后来的Windows 2.11则要求初次运行时必须使用硬盘。Windows 2.0推出后,更多应用程序也随之出现,这其中就包括Microsoft Excel、Word和排版软件Aldus PageMaker。

1988年3月份的一场官司让Windows 2.0知名度进一步提高,当时苹果公司起诉微软,认为Windows 2.0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体验都和Macintosh相似,是剽窃了自己的专利成果。

1990年:Windows 3.0

Windows 3.0截图

1990年发布的Windows 3.0开始显露出日后成为桌面领域霸主的迹象。它在用户界面做了大幅改进,这个界面在今天看来很简陋,但是在当时大多数使用者眼里,它显得简洁时尚。

程序图标以16色VGA图像标准进行了重新设计。内存处理方面做了改进,加入增强模式--加快内存访问速度,并且可以让DOS程序在独立空间中运行。增强模式的引入使得多个DOS程序同时运行成为可能。Windows 3.0还引入虚拟内存技术,允许程序把内存数据临时写到硬盘空间以便腾出当前内存空间用于其他地方。经典的纸牌游戏也是在Windows 3.0中首度出现。

运行Windows 3.0需要640KB常规内存和256KB扩展内存。Windows 3.00a加入了多媒体特性并首次支持CD光驱。

1992年,微软又推出了Windows 3.1版,增加了更适合阅读和高质量打印的TrueType字体,之后的3.11版又加入了对网络的支持。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4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