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和MacOS之间不得不说的三件事

互联网 | 编辑: 宋杰 2010-12-08 00:00:00原创

曾几何时,Windows和Mac还是两个相对隔离的世界,而如今两者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大,众多Windows用户开始涉足Mac领域,而Mac用户大多也拥有了Windows电脑。当我们在Windows和Mac之间来回切换的时候,有这么三件事是必然会经历到的,也是不得不说的三件事,其中有好事也有坏事。

曾几何时,Windows和Mac还是两个相对隔离的世界,而如今两者之间的交集越来越大,众多Windows用户开始涉足Mac领域,而Mac用户大多也拥有了Windows电脑。当我们在Windows和Mac之间来回切换的时候,有这么三件事是必然会经历到的,也是不得不说的三件事,其中有好事也有坏事。

第一件事:坏事 键盘和快捷键的差异

首先来比较一下Windows电脑和Mac电脑的键盘差异:两者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主键盘区的左右下角,也就是空格键的左右(如下图)。

撇开Fn键位置在不同品牌电脑键盘上本身会有一些差异不谈,左下角三个功能组合键在两种电脑键盘上的位置差别,很容易把用户搞糊涂。

而进一步让用户头晕的还有两种系统对这几个键的定义,即使是名称看似一样的 ctrl 和 control ,实际上在应用中这两个键是完全不同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Windows系统下,最常用的复制、剪切、粘贴快捷键:Ctrl + C、 Ctrl + X 和 Ctrl + V 快捷键,到了Mac下,你再想当然的用 control + C 会发现无效了,正确的组合键应该是:command + C 。基本上,绝大部分在 Windows 下使用 ctrl 的快捷键到了Mac下都改成了 command 键。想了解更多Mac快捷键的朋友可以查看苹果官网的知识库文档:http://support.apple.com/kb/ht1343

这些键位和定义的差异同样体现在同一款软件的不同版本上,最直接的对比就是微软Office套件,Windows版本和Mac版本相同功能的快捷键就是不一样。如果你已经熟悉了某个版本的常用快捷键,那么换到另一个平台后,你的适应时间可能要比鼠标流用户更长。

因此,越是习惯于某一种系统的用户,迁移后所需要的适应时间越是长。更头疼的是,Windows和Mac系统长期沿用下来的快捷键组合,几乎不可能会主动更改,所以目前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记住两套系统的快捷键组合吧。

第二件事:好事 跨平台的工具和应用

虽然Windows和Mac的应用程序无法直接在对方平台上运行,但如今很多常用的程序都有了多平台版本,无论你使用哪种系统都能用上自己喜欢的软件。对于网络应用而言,系统差别带来的影响就微乎其微了。

大部分基于浏览器的网络应用都可以同时工作在Windows和Mac上(当然还是有少数限定系统甚至是浏览器的网络应用存在,比如说国内的网银),对于冲浪一族而言,只要能连入互联网,用什么都一样。即使是微软的Windows Live服务也都能在Mac平台的Safari或Chrome上正常工作,用户甚至可以在Mac上用Office Web Apps浏览一份Windows下生成docx文档。

随着云计算应用发展,Windows和Mac之间的应用程序兼容鸿沟会逐渐被填补,利用各种网络应用来完成日常工作和娱乐需求将会成为首选,此时平台的差异就不再是问题了。

第三件事:好事还是坏事?硬件问题

从目前来看,在系统维护方面Mac要比Windows容易得多:在Mac上你不用担心驱动更新问题,也不必担心病毒问题(用什么安全软件都无所谓)。但另一方面,因为在Mac平台下可选择的对象就那么几个,所以你也就不需要担心那些个问题。

硬件升级,这在Windows电脑上如同家常便饭,无论是品牌整机还是DIY的组装机,当我们觉得某些部件开始拖后腿的时候,可以很容易的花钱购买更好的部件来升级它(们),加内存,换显卡,更换之后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但是换成Mac的话困难程度直线上升甚至干脆成为不可能的任务,大多数情形下的唯一选择就是:买一台新的Mac电脑。

哪怕用户不会自己升级而选择购买新电脑,Windows电脑的可选择范围也相当庞大,不论是价格还是硬件参数都是成百上千的数量级。反观Mac可供选择的型号少到一个手就能数过来。

过多的Windows电脑选择容易让用户不知道选什么合适,而Mac电脑则没有这个问题;Windows电脑的高DIY性可以花最少钱让性能有质的提升,Mac电脑则没有这个条件。至于它究竟是好还是不好,恐怕很难下定论,只能说当它符合我们需求的时候它就是一件好事,反之就是坏事。

以上就是游走在Windows和Mac之间必然会经历的三件事,不知各位网友有没有更多心得可以贡献呢?欢迎留下您的意见。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