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中国份额下滑渠道收入不足10%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6-10-15 00:00:00转载

  谷歌在中国市场遇到的难题,可以归结为贵族气息使然。比如当各种流言传出的时候,谷歌基本态度从不改变:谷歌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做自己的事,不会去理会传言。

  10月8日,业内又传出关于谷歌的流言蜚语:谷歌中国大中华区联合总裁周韶宁即将离职。10月9日下午,谷歌正式出面予以否认。

  事实上,这已不是谷歌第一次遭遇到流言袭击,而频繁的流言袭击也绝不是巧合。

  6月8日,一度爆出谷歌要退出中国的消息。正在谷歌中国对此事进行澄清的同时,一条关于“李开复将离职”的传言又开始在网上流传。之后,李开复、周韶宁高调共同否认了这个说法。但这并未结束,6月22日,“迫于总部压力,谷歌曲线本土化,准备收购中搜、奇虎”的传言再起。6月23日夜,谷歌的.cn域名被“劫持”至买卖网。

  “10月份出现的周韶宁即将离职的流言并不独立,而是与此前这些一脉相承,根本原因就是谷歌在中国的境遇。”一位互联网人士说。

  在9月1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2006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中显示,在用户首选(最优先使用)的搜索引擎中,百度首选市场份额继续攀升,达到了62.1%,谷歌的市场份额为25.3%,相比下滑了8个百分点。

  而同期著名互联网分析师吕伯望独立做出的一份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调查报告也显示,谷歌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下滑更甚,跌幅超过10个百分点。

  谷歌中国大中华区联合总裁李开复曾表示,谷歌来到中国的战略会严格按照四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招聘、第二产品、第三流量、第四赚钱。李开复10月8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到:“Google在中国本地化工作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总部的充分信任。”但即使获得信认,Google总部对中国的这种市场状况能容忍多久,是否能在能容忍时间里改变市场状况,对于李开复和周韶宁都是一个不小的问题。

  谷歌在中国市场遇到的难题,可以归结为贵族气息使然。比如当各种流言传出的时候,谷歌基本态度从不改变:谷歌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做自己的事,不会去理会传言。

  而其竞争对手百度则“流氓气”十足,不惜与对手撕破脸面,混战于中国的互联网江湖中,如3月前百度裁员事件最终与搜狐对簿公堂。

  在渠道方面也是如此。谷歌非常谨慎地为一家一家代理商发放许可证,而百度却与渠道商为利争夺,闪电撤掉代理商收回代理权,引发核心代理商在今年7月底不满百度的“过河拆桥”而大揭百度“撤藩内幕”。

  两者的态度和表现很容易使人想起2200年前项羽和刘邦之间的楚汉相争:项羽是个贵族,是个英雄。刘邦是个贫民,是个流氓。而刘邦之所以取得最终的胜利,是因为淡化了荣辱,能用非常手段做非常事。

  显然,李开复和周韶宁已经吸取了历史经验,在人才和产品上加大积累力度。目前谷歌已经开始其今年的人才招聘计划,按照李开复的计划,到今年年底,谷歌的中国工程研究院的员工数将从现在的100人增加到350人。而在产品方面,谷歌也推出了很多,如学术、趋势等具有极高实用价值的搜索频道。但在市场拓展方面却依然显得“匪性”严重不足。

  根据此前一次采访,负责渠道运营的周韶宁透露的数据,来自于谷歌渠道的收入不到其中国收入10%,谷歌希望的面对中国广泛的中小企业群体和百度的渠道之争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展开,而这正是谷歌必须用到“非常”手段的地方。(李健)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