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协会:博客实名并非公开姓名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6-10-24 10:37:00转载

“即使实名制真的在博客中推行,也不会把作者名字大张旗鼓地挂在网页上。”互联网协会秘书长杨君佐昨天说。

    “即使实名制真的在博客中推行,也不会把作者名字大张旗鼓地挂在网页上。”互联网协会秘书长杨君佐昨天说。

    上周,该协会正在制定博客实名制章程的消息传出,这似乎预示着作为个人抒情自由阵地的博客,可能必须进行后台的实名登记,而众多的网友们对这一可能发生的管束则表现出强烈不满,成千上万的博客主为此展开激烈辩论,很多人忧心忡忡,但互联网协会却认为这是网友们太敏感了。

    起因分析

    网络语言暴力正在泛滥

    为什么会在此时提出博客实名制的问题?昨天,互联网协会对记者否认此事是针对网上的某一具体事件,“我们只是想让行业的发展环境更加健康”,“博客应该提倡有价值的信息,这里不是垃圾场。”

    根据互联网协会行业自律委员会秘书长杨君佐的介绍,讨论博客实名制其实有两个目的,一是提醒网民们“文责自负”,二是鼓励博客服务商打造负责任的“精品”博客,而其中第一点正暗示着,博客实名制是冲着横行霸道的语言暴力而来。

    现在,在互联网上寻找涉嫌“语言暴力”的例子已经很容易。今年4月13日,某网民在网上发帖称自己的妻子有外遇,并痛斥与妻子有染的小人物,随后就有甚至还不知情的匿名网友发布该人的照片和视频,还搜出该人的真实身份和地址,并用各种方式羞辱其尊严,“暴力”特征已经十分明显。

    而在去年9月,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也把某博客公司告上法庭,因为该公司网站上的一篇博文正指名道姓地对他进行攻击,但按照博客发文的规矩,他却不能要求公司把该篇博文撤销;在“80后”们关注的文坛上,作家韩寒动不动用博客攻击同行的做法甚至都形成了他的个人风格。

    这些案例中有匿名者,也有署名者,因此,搜狐CEO张朝阳认为,即便真的实现了实名,也并非意味着网络语言暴力的终结。但是互联网协会却表态说,如果没有实名制,受害者更难以找到发出虚假信息或侵权信息的肇事者,博客实名是对抗语言暴利的一种保护措施。

    网友反对

    实名制破坏写作感觉

    “我不明白网友们为什么要反对,写博客是公开的信息传播,有责任、有价值的观点怎么会害怕让人知道?”互联网协会的一位负责人对目前出现的“反实名制”声浪觉得不解。

    但博客主们却不一定会这样想,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博客空间当成了诉说心事和感触的秘密花园,只吸引那些志趣相投的人,“有人一开始就把自己的博客当成写给所有人看的公共媒体,那些人早已经实名了,比如名人博客,可是我们剩下的人应当保有自己的隐私。”一位网友在论坛上写道。

    事实上,从博客实名制开始拟定的消息传出后,互联网各个论坛上的反应就是以疑惑和抵触为主,在新浪网论坛上的留言栏中,有网友发言说,匿名性是博客的一大特色,实名制会扼杀那些寻求话语权的博客,如果被人强制进行身份登记“实在不爽,那我将不再写博客”。

    博客“隔岸观海”的主人原本对是否“实名”没有激烈的意见,他每天在博客上写下自己的心情故事,有时候还放上自己的照片,他不在乎别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可是现在,一想到我所有的真实信息,包括电话和身份证号都有可能在某种情况下被人刻意地查询到,写作就变得没了感觉。”

    每一个对博客实名制表示担心的网友很可能都有着这样的想法,他们不反对文责自负,只是不愿在随时可能被监控的情况下写作,这只是某种微妙的抵触情绪,却可能影响博客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

    权威发布

    博客实名不是公布真实姓名

    “博客实名制”的议题是互联网协会受信息产业部委托展开研究的。本月13日,协会旗下的“博客研究组”专门召开了研讨会,就“博客实名制”的6个议题进行讨论,其中提出要登记博客身份信息,这包括用户的姓名和网名、证件(身份证、工作证、护照号)信息以及邮箱、电话等个人联系方式。

    “很多人对此有误解,但其实不用太担心,”杨君佐说,他表示,即使博客实名制真的实行,也很可能只是“有限”的实名,比如个人的真实名字并不一定要和网名一起在博客网页上出现,而只是在后台系统里进行管理,另外,“实名制”也不一定要针对所有的博客。

    “无论如何,现在还只是在讨论阶段,主管部门会在什么时候出台相关政策确实难以预料”。根据杨君佐的介绍,为了博客实名制的出台,还需要专门制定多个复杂的法律条文,“比如个人信息在后台的保密,这就需要法规和技术手段的全面配套”。

    此外,“实名制”在操作性上还面临难题,比如众多博客主的信息登记问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现在中国拥有博客的人数已经超过1750万,如何对他们一一登记并保障信息的真实性本身就是一大工程。

    网站担心

    实名制影响产业发展前景

    博客主刚暗示要打退堂鼓,博客网站就跟着呐喊起来,中国博客网董事长方兴东在消息传出当天就写下一篇文章,声称博客实名制可能犯下中国互联网有史以来最大的错误,博客用户在失去基本安全感的情况下,首先会选择千百万家国外的博客网站,因此除非中国全面封闭互联网,否则选择国外的博客服务成为中国网民的必然。

    方的焦急和忧虑是有背景的,就在几个月前,博客中国刚刚推出了一项为博客主们提供广告收入的业务,在这项服务里,所有实名匿名的博客主们都可以获得跟广告商直接接触的机会,为自己的业务写作赢得广告方面的报酬,而博客网站也能跟着分成。这项业务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如果此时博客数量和写作质量因为实名制出现下滑,当然会直接影响中国博客网站的前程。

    但作为互联网协会博客研究小组成员之一的专家沈阳,却认为博客网站的负责人实在是多虑了,他表示之前的门户网站之所以盈利,正是因为他们有庞大的采编队伍,是靠负责任的信息带来的信任感赚取广告费,而博客也必须靠诚实可信的信息才能获得广告商的认同。

    相比起来,新浪网的总编辑陈彤也没有太多担心,拥有大量“名人”“实名”博客的新浪对博客实名制持“拥护”态度,他们认为实行博客实名有利于网络环境的净化,但核实博客主真实身份所需要的费用问题还没有解决方法。(张黎明)

    新闻分析

    实施实名制难度不小

    “强制执行博客实名制,难度不小。”易繁咨询互联网分析师张小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首先,需要严密的技术识别系统。现有BSP的《注册制度协议》尚不统一、规范,而按照博客实名制,它们必须重新修改。博客实名制可能遇到的问题还包括虚假注册信息、假注册带来的版权纠纷、BSP/BCSP的“搬客”用户如何实名制管理,如何设立实名制争议的协调机制、协调政策和协调机构等。

    其次,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立法问题。由于我国没有出台隐私权保护法或个人信息保护法,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博客实名制后个人信息不被滥用将成问题。

    还有就是实施效果难以保证。博客网站的经营者为追求商业利益,可能会不认真执行身份登记工作。(《央视国际》)

  链接新闻

    联合国特使因博客遭驱逐

    苏丹政府22日宣布,终止联合国苏丹问题特使普龙克在苏丹的使命,并要求他在72小时内离开苏丹。据苏丹通讯社报道,苏丹外交部当天还致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要求他任命一位“遵守职业道德”的人士接替普龙克。

    普龙克日前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文章,宣称苏丹政府军最近在苏丹西部达尔富尔地区与当地反政府武装的冲突中失利,并遭受严重伤亡。苏丹武装部队司令部19日发表声明,宣布普龙克为“不受欢迎的人”,并要求政府将其驱逐出境。

    实名制浪潮

    ●手机实名制

    信息产业部已经证实今年年内将对手机实名制做出规定,现有约两亿非实名预付费手机用户届时将重新进行实名登记。所谓“手机实名制”,即要求移动通讯运营商对用户的有效身份进行登记。它的出台主要由短信诈骗等社会问题引起,但也有用户担心它的出台会使入网手续更加繁杂,也存在泄露用户隐私的可能。

    ●腾讯QQ群实名制

    网络是“虚拟社会”的观念在当今社会已根深蒂固,如何解决用户的抵制是实名制必然面对的问题。作为首批网络实名制试点,2005年7月,腾讯曾决定根据深圳公安局相关规定进行QQ群创建者和管理员的实名登记,但这一计划遭到了网民的强烈反对。

    ●网络游戏实名制

    今年7月底,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在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产业高峰论坛上透露,有关的实名认证方案正在进行认证完善工作,计划今年第四季度在所有网游中实行,不少家长老师认为这可以有效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但业界人士担心这可能使网络游戏市场缩水。(张黎明)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