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运营商变相单向收费不等于低资费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6-10-24 10:55:00转载

电信业内专家指出,由于运营商的不当宣传,消费者已被引入误区。其实消费者应该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资费下降,而不是一味追崇“单向收费”。“单向”未必意味着便宜。

(资料图片 来源:搜狐) 

    “打电话少花钱,接电话不花钱”,这是一则电信运营商某资费品牌的广告语。与运营商们层出不穷的各项套餐、包月计划、话费优惠包等相呼应的,是老百姓始终没有放弃的“单向收费”的梦想。

    电信业内专家指出,由于运营商的不当宣传,消费者已被引入误区。其实消费者应该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手机资费下降,而不是一味追崇“单向收费”。“单向”未必意味着便宜。 

    为什么话费一再下降,老百姓仍不痛快?

    上海联通的“世界风50套餐”,内含500分钟免费通话,合算本地通话只要0.1元/分钟,同时,还可以叠加畅听包和长途包,实现了“接电话不要钱”。上海移动“全球通50套餐”包月50元可享受的本地通话450分钟,超出部分也由此前的0.13元/分钟降至0.12元/分钟。

    即便如此,消费者仍觉得话费不便宜。上海大学的小苏是名副其实的短信狂人,一个月发1500条短信是家常便饭。对小苏来说,使用的短信主打品牌“动感地带”,并不包含在“接听免费”之中。“甘蔗没有两头甜,既享受短信优惠,还要接听电话免费,完全是异想天开。所以,我平时尽量不接听电话。”小苏一脸苦笑。

    在消费者眼里,单向收费“等于”资费下调。多数消费者认为单向收费将明显降低手机通话的费用。另外,如果手机接听免费将大量减少短信等联系方式,更多使用通话。从事媒体工作的沈跃算过一笔账:如果实现单向收费,以每天接听20分钟电话、每分钟0.2元计算,一个月仅这一项就可以节省话费120元。因为沈跃平时以接听电话为主,所以她觉得如果实行单向收费后,话费大多就是别人“买单”了。老百姓觉得,只有实行单向收费,手机话费才能真正下降。任何层出不穷的套餐和“畅听包”,都触摸不到资费的“最底线”。

    各地纷纷试水“变相”单向收费 

    “单向收费”之所以深入人心,是因为各地运营商的优惠资费手段往往都是把所谓的“单向收费”作为招揽用户的绝招。与“接电话免费”划等号的所谓“单向收费”早已在全国跑马圈地。 

    根据资料显示,2003年4月8日,广州移动推出20元包月接听所有网内来电,广州联通则是12元包月接听全部手机来电。

    2003年4月21日,上海移动推出一项名为“来话畅听”的业务,25元接听625分钟网内通话。随后,上海联通跟进价格战,推出26元接听800分钟来电。

    2003年5月19日,手机“准单向收费”开进北京,北京移动全球通推出50元接听600分钟的来电。

    最近,上海移动推出的神州行畅听版业务,用户支付16元月租费,就能接听全面免费。

    名目繁多的移动资费“套餐”降低资费的做法受到了用户的普遍欢迎。而一些极具价格优势的套餐也因此被贴上了“准单向收费”的标签。

    单向收费未必等于便宜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消费者普遍认为单向收费等同于低资费,双向收费的模式是不合理的。然而,专家指出,单向收费和低资费其实是两码事。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指出,单向、双向收费是一个国家制定的移动通信政策。如目前欧洲等地区采取单向收费的方式,但其跨运营商通信的费用是网内通信费用的好几倍。因此,单向收费即使成为现实,也极有可能成为“昂贵的”单向收费。

    阚凯力认为,免费接听的优惠套餐,并不是“单向收费”,只不过有些运营商为了商业目的混淆概念。这种优惠就像是商场促销活动的买一赠一,使用者购买了主叫业务,运营商相应地给出接听、短信等其他业务的优惠。在这一过程中,买变成了前提条件。事实上,运营商用消费者购买的服务弥补了“赠送”的部分成本。所以仍然是双向收费,只不过变相打折了。

    而真正的单向收费,如欧洲,消费者只要入网,就可以免费接听电话,不需要任何费用和参加套餐。但如果实行单向收费,由于移动运营商不再向用户收取接听费用,那必然要提高拨打电话的价格。实际上欧洲移动电话虽然接听免费,但拨打相当贵。如果跨运营商打电话就更贵了。

    根据这种运营商结算模式,跨运营商资费就比同一个运营商的资费要贵好几倍,而这种费用最后都要被转嫁到消费者的身上。

    阚凯力教授指出,这种“别人替我买单”的单向收费的模式,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在真正意义上让消费者得到实惠,降低资费标准是唯一的出路。

    消费者得到实惠才是硬道理

    在姓“双”还是姓“单”的手机资费口水战中,很多人陷入了一个怪圈,片面地强调“双改单”,而忽略了是否让消费者真正得到实惠的问题。而这一切,都要通过市场的检验。

    阚凯力教授认为,手机使用者特别是大部分低端用户需要手机资费实质性降低,而不是收费模式的改变。

    电信研究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指出,实际上,单向收费模式必将造成竞争主体间实力差距拉大、运营商之间的利益关系复杂化等问题。例如,目前中国移动的客户明显多于中国联通。若实行单向收费,联通向移动结算的费用将大大增加,增加的成本负担很有可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单向收费同时还阻碍了有效的竞争,因为这种高额的结算费用,造成了不同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壁垒。大的就越来越大,小的就越来越小,欧洲通信市场这种趋势就很明显。

    所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无论运营商出于什么目的,最终的结果都是应该让消费者得到实惠。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硬道理。

(记者陆文军、钱晨祎)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