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媒体遭拐点 携手新数字发行渠道

互联网 | 编辑: 黄蔚 2011-05-13 00:00:00转载-投稿

近日,《电脑报》与互联网阅读平台读览天下达成合作,将《电脑报》纸版内容在读览天下数字平台发行,并且发行时间同步。这次合作的达成,再一次证明,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的结合已经成为了当下的趋势。1992年创刊的《电脑报》迄今已经有19年的历史,单期最高发行量曾达到过75万份,覆盖350万读者,在全国电子和计算机类报纸中发行量名列前茅,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一数字一度呈现下滑的趋势,网络丰富的信息给传统平面媒体带来的冲击日渐加深。现在不仅是《电脑报》这一家,各类平面媒体纷纷在通过更多更新颖的途径来增加自身内容的分发渠道,而移动终端的电子阅读随着市场增量的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了传统平面媒体数字发行的一个重点渠道。

据Enfodesk易观智库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4季度中国手机阅读市场总营收达9.49亿元,环比增长18.7%。其中,手机报收入为6.17亿元,环比增长5.5%;其他营收为3.32亿元,环比增长54.7%,同比增长为655.73%,营收增速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增长。值得注意的是,手机阅读内容结构在今年正呈多样性发展,从2010年第4季度移动阅读基地新增的内容中看到,传统出版社内容占比正在逐步增多,一些以大众出版为主的出版社率先进行数字出版,将内容放入不同手机阅读运营平台中,部分内容资源较为丰富的出版社率先获得了部分盈利分成。

面对移动终端电子阅读的大趋势,传统平面媒体正在不断的进行新的探索,但是对于这些从未涉及网络的媒体来说,这个探索的过程充满了挑战。截止到2011年3月位置,有数据显示,苹果App Store的应用已经达到333000个,而安卓Android Market的应用也已经达到了207000个。在如此之多的应用中,这些传统媒体如何体现自己应用的价值变得越来越困难,尽管国内很多平面媒体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开发苹果以及安卓的客户端,除了少数几家知名媒体之外,能被人记下的并不多,可以实现在电子阅读上收费的更是寥寥无几。

很明显,自己去开发客户端,再进行后期运营,对大部分传统平面媒体来说,不仅需要背负的成本过高,而且开发周期长,无法迅速达成扩大数字发行量的目的。因此,很多平面媒体更多的选择阅读运营平台进行合作。就以读览天下为例,具有一定知名度和用户量,而且它在阅读平台的产品研发和市场运作上至少要比初涉电子阅读领域的平面媒体要丰富的多,现在读览天下的收费机制运作也比较成熟,平面媒体与之合作,可以迅速的实现内容的数字发行,而且所需成本几乎可被忽略(只需要制作杂志的PDF版)。

不管选择什么样的道路,电子阅读与传统阅读的结合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传统的纸张发行渠道会随着数字发行市场的扩大而逐渐萎缩。在将来,纸张发行渠道越来越多的会面向高端人群或特定的细分人群,而数字发行渠道则会更多的面向大众的快速阅读需求。

《电脑报》相关人士表示,现在平面媒体所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除了来自同行业的竞争之外,互联网给他们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人民的阅读习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再发生着更明星的变化。因此,作为传统的平面媒体,想要在市场中存活下来,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这次与读览天下的合作,就是一次革命性的尝试。尽管《电脑报》表示对于数字发行渠道还持观望的态度,但是这个发展的方向已经是十分明确了。

目前对于电子阅读最大的阻力就是收费问题,中国的互联网服务一直都难以实现收费,这个问题同样也被带到移动互联网这个领域。因为来自互联网的大量免费信息,导致了用户对于数字阅读的付费习惯还难以养成,大量用户宁可去等待过期的免费内容,活着去互联网搜索免费的内容,也不愿意购买平面媒体最新的收费内容,而且购买纸张杂志是实实在在的产品,而数字发行是很抽象的东西,让中国的消费者为抽象的商品付费,也是一道难关。

培养用户的付费阅读习惯,恐怕需要平面媒体与阅读平台运营商双方面一起努力。《电脑报》与读览天下就是一次很好的合作尝试,将纸质的杂志与数字发行同步,增强内容的实效性是一个方面,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降低用户数字阅读的成本,同时增加客户端以及阅读平台的用户体验。人们在选择纸质杂志的时候,更多的是被强制阅读,杂志发行的是什么内容,用户只能被动接受去阅读,但是数字发行则不同,用户有挑选自己希望阅读内容的心理,因此在数字客户端以及阅读平台上,善于去发觉用户的需求和阅读心理,才能真正去吸引用户,同时提升数字发行平台的真正价值。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