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博客:我的索尼A77初次外拍体验

PChome | 编辑: 徐嘉 2011-09-15 05:41:00原创

从DC部门同事手中接过评测用的索尼A77之后,我就很犹豫——应该去哪里拍摄它的样张才能充分显示出这款相机所用的2400w像素Exmor APS HD CMOS的真正实力呢?

从DC部门同事手中接过评测用的索尼A77之后,我就很犹豫——应该去哪里拍摄它的样张才能充分显示出这款相机所用的2400w像素Exmor APS HD CMOS的真正实力呢?

事实上,在试用过索尼A65之后,我们其实已经可以了解这块新感光元件的画质特性。和索尼A900一样,新感光元件或许并不会在高感光度画质方面有怎样的提高(当然,作为APS-C幅面相机能够与之前的全画幅相机在ISO方面打成平手已经很不容易了),它的主要方向还是依靠其超高的分辨率在较低的感光度下进行足以应对大幅面输出精度需求的拍摄。所以,我们选择的拍摄场景应该尽可能有丰富的细节,而且最好是风光——因为我在心目中就是把A900/A77/A65看做是风光摄影专用机的。

在确定了这个主题之后,我的方向就比较简单:在上海这个钢筋水泥丛林中自然是拍摄建筑群最能体现新机的画质特性了。这也有两个选择:一是和当年我使用索尼A900一样爬上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的100层顶楼俯瞰市区,二是在外滩拍摄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建筑群。考虑到前者已经拍摄过而且隔着一块厚厚的玻璃幕墙多少会有损画质,所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第二个方案。

点击观看100%局部裁切

其实,有关2400万像素的画面我们并不是第一次见过,至少之前我们已经看过许多A900相机拍摄出的精美照片(比如@美图摄影日记-张千里 同学的旅行摄影作品几乎全部用A900拍摄的),而上图点击光看局部大图,也不过是为了表现这款APS-C幅面相机在解析力方面的一些效果。值得注意的是,搭配A77的镜头中有一款就是它的新套装镜头DT 16-50mm F2.8 SSM。尽管这款镜头名字上既没有蔡司也没有"G",但是作为一款套装镜头,的F2.8大光圈还是蛮受人瞩目的。我们之前曾经担心过普通套装镜头无法喂饱A77/65惊人的2400w像素,而这款F2.8光圈套装镜头的表现如何呢?另外,超高的像素密度是否会为镜头带来明显的小光圈衍射问题呢?

这里几张对比图片可以拖拽入新窗口内观看大图。我在拍摄时使用的焦段大约为40mm样子(稍后我们的A77详细评测中还有该镜头广角端、长焦端的具体对比测试),第一组光圈是F2.8/4/5.6/8,上图为中心区域,下图为右下角边缘。作为一枚套装镜头,DT 16-50mm F2.8 SSM从F4开始中心画质就显得相当不俗,无论是画面对比度还是细节都可圈可点。而在边缘方面,我们需要等待到F5.6后才会发现画质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

第二组的光圈分别是F8/11/16/22,可以看到至少在F11时我们还无需担心DT 16-50mm F2.8 SSM镜头中心部分的画质问题。很显然,尽管索尼A77的像素密度很高,但我们原先预计的所谓光圈一收到F5.6以下就会出现画质劣化的问题实际并没有产生。事实上,即使是在F16光圈下,索尼A77这枚套头在中心和边缘方面的画质虽然有所下降但同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我不禁联想到之前有媒体朋友发现的似乎在索尼自带的RAW格式读取软件中会发现这枚DT 16-50mm F2.8 SSM镜头的名称中带有“G”字样——或许这枚套头在设计之初真的是按照G镜头规格而设计的,只是最终为了产品定位等因素而不得不做了某些修正,去掉了这个G字。

虽然这并不是很严谨的测试,但我通过这组照片我们还是可以看到DT 16-50mm F2.8 SSM具有比较不错的画质质素,用它来搭配A77并没有镜头“喂不饱”机身的情况出现。相比之下,我觉得搭配索尼A65的18-55套装镜头就显得薄弱一些,其素质并不能真正发挥A65上所使用的感光元件潜力。另外,我们曾经很担心的由于高密度像素排列而带来的镜头小光圈衍射问题似乎也没有想象中那样严重。至少在搭配DT 16-50mm F2.8 SSM时,我们可以放心的把光圈设置在F11上而无需太担忧画质损失问题——当然,对于真正的风光摄影师而言,这个光圈还是大了一点。这个时候,你可以考虑学习张千里同学,多用用高品质的ND滤镜什么的吧。。。

这里还罗列了一些索尼A77相机机身内置的照片风格模式,包括黑白、风光、标准、鲜艳、中性、人像等。我个人比较偏好显眼模式和风光模式,当然在这两种模式下画面色彩饱和度和对比度、锐度都调的比较高。一般比较稳妥的考虑是采用标准甚至是中性模式以便留出更多的后期PS空间。打算有机会向张千里同学请教下他常用的照片风格模式是哪种,不过我估计他最常用的还是直接上RAW格式吧。

当然,作为一款刚发布不久的索尼新机,A77机身内也带有很多有趣的照片创作特效。之前我在对于索尼NEX-C3的文章中曾比较重点的介绍过这些模式,不过对于一款中级旗舰而言,似乎不太会有摄影师在A77上频繁使用这些特效模式。不过我个人还是非常建议大家尝试下“丰富色调黑白”模式。这种模式的原理类似HDR,也是通过连续拍摄三张不同曝光的照片叠加以获取同一画面中的最大曝光宽容度。只不过,“丰富色调黑白”模式是把HDR模式的色彩信息去掉,而着重于保留画面中的灰度层次。

下面这张黑白照片就是采用这个“丰富色调黑白”模式拍摄的,请注意画面中的高光部分(画面右侧震旦大厦上的高光反光)与暗部(人物头发、黑色衣物)之间的明暗对比实际是非常大的。但是相机能够很好的控制这种从高光到暗部的灰度层次渐变,使得整张照片看起来层次异常丰富且保留了几乎所有细节。这样细腻丰富的灰阶表现再配上高达2400w像素的大画幅,可以想象如果把这张画面冲印成超大幅面实体照片后装裱在墙上的惊人视觉效果!

我也尝试着使用相机内的DR动态范围调整拍摄了一些逆光的画面,比如下图。应该说,索尼A77作为一款风光摄影相机是相当有优势的——它的高像素、它丰富的照片/色彩调整、它明亮又高清的100%取景范围OLED EVF、它可自由翻转角度的三向LCD。。。

我也在入夜之后用索尼A77拍摄了几张三脚架夜景图片。当然,为了控制画质,感光度始终被限制在ISO 200之下。可以发现,本机在高光部分即使使用iso400甚至更高的感光度都能保持很纯净的画面表现,不过在暗部如果没有把降噪程序设置为标准或者高的话,那么大面积纯色暗部依然会有比较明显的颗粒和红蓝杂讯。索尼A77在获得超高像素的同时不得不牺牲了高感性能,我认为除非必要,索尼A77用户最好不要使用ISO 800以上的感光度,ISO 1600已经到达画质极限。

点击观看100%局部裁切

下面这张“十六的月亮”是使用索尼70-300mm G镜头手持拍摄并从原图中裁剪出来的,稍后在文后的链接中可以看到这枚月亮的100%原始尺寸大图。很显然,由于APS-C幅面在长焦上的优势以及2400w像素的双重作用,我们可以不使用什么特殊的天文器材或昂贵的专业镜头就能拍摄出这样看起来蛮震撼的月球特写照片。实际上,如果不考虑索尼A77的定位而是换上索尼A65,我们甚至可以用差不多一万元左右的机身+镜头组合就能实现如此的望远效果,这毫无疑问将会对摄影爱好者们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由于我还是刚刚正式摸到索尼A77,因此仅仅依靠这一组外滩照片似乎还不能完全展现这款相机本身的魅力。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打算等到DC部门同事完成本机的评测之后,再次带着索尼A77和各类镜头们进行更多一些的拍摄创作。希望接下来能够从机身性能、拍摄手感等角度来谈谈我对于这款新产品的看法。另外,张千里同学估计不久后也将会带着索尼A77从以色列采风回来,我也非常急切的盼望能够早日看到他使用A77在圣城耶路撒冷拍摄的人文风光摄影作品!

想要观赏全部25张索尼A77外滩风光摄影作品,请访问:

http://article.pchome.net/content-1393121.html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