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应用出发 新奔腾对决AMD Llano

PChome | 编辑: 贾征 2011-09-19 05:34: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测试前言:新融合时代开启

纵览近期CPU市场发布的新品,基于SNB架构的新奔腾G620与采用Llano核心的A6-3650这两款处理器的表现可谓十分抢眼。从厂商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这两款产品都被定义为主流市场产品。正是因为他们定位的相同,加之这两款处理器均采用了“CPU+GPU”的融合设计理念,因此一场孰强孰弱的较量也就在所难免。

从这两款CPU产品的技术规格以及厂商的宣传角度,我们不难解读出这两款处理器的特色之所在。英特尔旗下的“奔腾”品牌在中国市场可谓家喻户晓,随着酷睿系列的问世,服役近二十载的奔腾品牌则彻底下放到入门级市场。虽然产品的定位发生了转变,但是奔腾系列处理器却在500元内价位市场上体现出“老而弥坚”的姿态,其卓越的性价比造就了无可匹敌的市场装机量,在商用领域及OEM市场也打下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Sandy Bridge架构第二代智能酷睿处理器的发布为奔腾系列处理器带来了新契机,全新发布的奔腾G800/G600系列处理器除了采用更为先进的32nm制程工艺之外,最激动人心的改变无疑无疑是核芯显卡的引入。关于“核芯显卡”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通过我们之前的相关测试来看,核芯显卡不仅在性能方面完全可以满足诸如网游、高清视频等主流应用,而且在功耗方面将较之上一代产品控制的更加出色。

“CPU+GPU”的融合型处理器在终端市场大获成功,AMD在这方面一直处于弱势。虽然几经跳票,但AMD APU最终还是出现在我们面前。而融合核芯显卡、采用32nm制造工艺的英特尔处理器早已在零售及OEM市场活跃两年之久,并获得了极高的市场认可度。正是因为全线SNB架构处理器的出色表现,导致AMD在市场上一直处于颓势,只有在3000元价位以下的低端攒机市场才能分得一杯羹。

 

定位于主流用户的Llano系列处理器首次应用32nm制造工艺,并实现On Die的GPU+CPU融合模式。CPU架构在Athlon II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良,性能虽有小幅度提升但本质并无本质变化,而GPU部分则完全继承ATi在显示核心方面的优势,并延续了AMD 700/800系列芯片组的混合交火功能。

由于AMD方面一直在过度强调融合GPU的性能,因此不少的网友产生了疑问:对于当前融合型CPU而言,整合GPU部分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其性能的高低究竟对整个平台的性能表现带来多啊的影响。本着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今天我们便将这两款产品进行一次实际的比对。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8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