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短信诈骗在上海受审 骗人近400万

互联网 | 编辑: 张惠俊 2006-12-05 00:00:00转载

昨日,以发送短信继而诱骗用户转账的犯罪团伙在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受审,4名被告被提起公诉。

此案中,近百名上海地区的手机用户因“保护资金安全”而上当,遭骗取的金额达394余万元。

短信内容:客户在商场消费的金额

去年8月开始,来自台湾的施文华与薛玉郎等人开始犯罪预谋。当团伙开始运作时,每天有大量短信发送至上海地区的移动手机用户。

该短信的头衔为“知名银行的客户”,“说明”客户在上海某大型购物中心消费的金额数目,并“提示”将在结账日给予扣除。

为增强“可信度”,短信不仅罗列了具体的消费日期和消费地点,而且附加了一个疑问咨询电话。昨天庭审现场,犯罪嫌疑人郭永成说,电话的接听点均设立在台湾。

行骗方式:建议用户报案冻结账户

随后,骗子自称为银行工作人员,告知以用户名义办理的银行卡正处于消费状态,然后提供一个假冒的报警电话,建议用户上公安机关报案,“银行”方面则将卡予以冻结。

至此,用户陷入了精心设计的电话骗局,一位“公安分局某科长”或金融犯罪调查科的“警察”受理了用户的报案,然后给出“解决办法”,用户将卡内钱款转账至指定账户,以“保护资金安全”。为此,“警方”提供同样伪造的银联卡部客服电话,进行转账操作。

然后,“银行银联卡中心”以向用户提供“保险公司全额担保”为由,让“消除忧虑”的用户在银行ATM机上将账户的钱转至指定账户。“在接听环节中,先是由女性回答用户的问题,然后提供一个电话,让假冒的公安局某科长、银行、金融部门管理人员‘回答’用户的疑问。”郭永成称,“管理人员”分析原因,可能因为“个人信息资料泄漏”,导致他人冒用自己的名义办了张卡,并四处消费。这样的作案方式让王女士、吴女士等94人上了当,事主被骗金额从几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起诉书上指控称,施文华(台湾籍)、金云(云南籍)共骗取了65人人民币290万余元,同伙许阳山(福建籍)则从29人身上骗取86万余元,郭永成(台湾籍)得手18万余元。

去年11月,上海警方在厦门和平码头等处抓获了89名犯罪嫌疑人。

昨天上午,团伙中施文华、金云、许阳山、郭永成4名嫌犯站上了被告席,4名嫌犯当庭认罪。据悉,合议庭将择日对此案作出宣判。

◇内幕:台湾编辑短信厦门“繁转简”

根据警方调查,在这个“短信欺诈”团伙中,相互间以“绰号”代替真名,而为首的则是外号为“豆浆”和“肉粽”的台湾人,多数成员互不相识,不但有专人接听用户来电,而且有成员负责购买银行卡卡号。

台湾籍的施文华自称,总共购买了100多张不同银行的银行卡。

由于担心信息内容不被受害人接受,该团伙采取了“大陆通用”的文字方法,即在厦门由团伙成员许阳山将短信内容予以重新编辑,“不更改内容,但字体更换成简体。”许阳山在庭审时称。

据许阳山交待,自己主要负责向被害人发短信,并使用3部手机为群发器,而工作量则为发五六张手机卡,每张手机卡大概能够发300条左右的短信息。而他的报酬是每月领取1500元“薪水”。短信的内容则由“肉粽”提供。

郭永成则负责转账工作,他的“回扣”是每骗到1万元人民币提取1万元台币,1个月内获利10万元台币。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