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是大剧院“大都会歌剧院HD系列”的又一次演出——来自普契尼的经典之作《波希米亚人》,我也很高兴的受邀前往SGT观赏了这次演出。
为了普及高雅艺术,上海大剧院(SGT)在今年演出季推出了全新的“大都会歌剧院HD”系列演出。演出的形式很现代:将在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现场用高清(甚至3D)方式录制的歌剧演出作品在上海大剧院里以“大屏幕”的方式进行重放。关于这个“高清歌剧”,我曾经与好友,知名乐评人刘恩惠有过一次讨论,具体情况请见:http://blog.pchome.net/article/458756.html
本文所有图片可以拖拽入新窗口观看1200px大图
昨天晚上,是大剧院“大都会歌剧院HD系列”的又一次演出——来自普契尼的经典之作《波希米亚人》,我也很高兴的受邀前往SGT观赏了这次演出。这部歌剧据说是大都会歌剧院演出场次最多的歌剧之一,也是普契尼最受欢迎的作品。尽管可能此剧在民间的名声不如“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卡门”或者最近因为多次达人秀演出而火热起来的“图兰朵”(其实主要是指当中那段<今夜无人入眠>),但在爱乐者圈子里此剧依然是受到广泛欢迎的。
我到达上海大剧院的时间比较早,入场即看到舞台上已经矗立起一块18*7米的大型幕布,目的是与舞台尺寸相当。由于高清歌剧重放效果是追求较为忠实的还原原始舞台效果,所以它的幕布既不能太小又不能像IMAX那样巨大。这是我从观众席入场位置附近拍摄的一张画面,可以看到从视觉角度来看,大屏幕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
担任本次演出回放的视频器材,是这台体积庞大的专业级巴可投影机。我不太清楚其具体型号,之前以为是巴可DLP Cinema系列的投影机产品,只是不清楚这是4K还是2K的型号。不过,按照昨晚实际的视觉效果来看,我觉得这似乎是2K系列的产品可能性更大一些。后来回来比对了一下巴可的官方资料,觉得这更可能是会场级投影机FLM系列,比如FLM HD20或者FLM R22+之类。
这台投影机的流明极高(可能高达2w流明),即使是在演出大厅内灯光全亮的情况下也能清晰的观赏画面并保持画面颜色失真不大,而当剧场内灯光关闭后,屏幕效果看起来就更出色一些,接近专业影院的视觉效果。这里有演出前SGT的艺术总监钱世锦上台致开幕词时的照片,可以看到当时的屏幕显示效果无论在亮度还是色彩方面都是不错的。至于节目播出信号源方面,听说SGT使用的是索尼 HDW-M2000P广播级的重放设备,但在演出现场我没有拍摄到相关器材。
令人惊喜的是,SGT方面特别邀请了目前正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的青年歌唱家沈洋作为嘉宾来到现场。他与钱总监用风趣幽默的对答向现场观众们简单介绍了SGT引进“高清歌剧”的初衷,以及将在《波希米亚人》之后演出的两部作品,分别是普契尼的《图兰朵》以及由谭盾、张艺谋和做的史诗歌剧《秦始皇》。应该说,这两部作品相比已经演出过的《魔笛》以及《波希米亚人》可能会更吸引国内普通观众一些。
我的座位是16排正中,应该算是最佳的观赏位置,而其票价是200元,已经是大剧院“高清歌剧”票价中最贵的一档。而现场更多的座位票价是100元和50元(学生票),基本与大家在市中心影院观赏一场电影的价格相当。我觉得这个定价相对于SGT而言,已经表现出了很大的诚意。而SGT也把这类演出作为“艺术课堂”特别活动,可见主要目的并非商业收入而是带有一定的文化公益性质。
但是,我必须坦率的说,昨晚在SGT观赏《波希米亚人》高清歌剧的体验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完美。这种不完美的感觉并非出于刘恩惠谈到的观看HD重放缺乏现场感或者真实感,而实实在在是由于各种软硬件问题造成的遗憾。
由于在演出过程中无法拍摄,所以我只能在开场花絮时拍摄了一张屏幕画面。大家可以注意到,屏幕下方的白色字幕在光滑的大剧院舞台地板上留下了强烈的倒影,严重影响了观众特别是二层观众的视觉效果。而且整场歌剧画面中都带有同样的白色字幕,因此观众就不得不始终在倒影的陪伴下看完节目。这个问题之前在刘恩惠观看《魔笛》时就已经出现,但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难道在“高清歌剧”演出前在舞台地面上铺设一层黑色的哑光地毯很困难吗?
另外,我也注意到SGT舞台上的这块屏幕画幅接近2.35:1,而大家可以看到HD视频信号却是16:9的。这种差异直接导致投映在屏幕上的画面都是被“压扁”的,而整部《波希米亚人》的画面竟然全都是在这种错误的视频比例下回放的!我询问了一下刘恩惠,他说上次观看《魔笛》时并没有画幅问题,看起来这问题与节目片源有关,但SGT真的坚持要用这种压扁的画面来重现“高清歌剧”吗?
当然,如果说地面反光和画幅上的错误只是小瑕疵的话,那么我对于昨晚SGT在演出“高清歌剧”时的音响效果只能用“大失所望”四个字来形容了。可能是之前对于大剧院音响效果期待过高的缘故,可能是在各类音乐厅听过不少真实现场的缘故,总之昨晚《波希米亚人》现场音质令人无法接受,含混一片,不但完全没有多少“现场还原度”可言,甚至比一些在音响上稍微专业点的影院都不如。很显然,SGT平日对于音响系统的要求只是作为现场真实演出的辅助,而当它要承担主力的重放任务时感觉就有些力不从心了。
很抱歉,尽管SGT朋友很热情的邀请我去观赏这场高清歌剧《波希米亚人》,但我在听完第一幕的咏叹调,看完第二场的豪华布景后就离开了大剧院。我不知道在中场休息后还有多少观众再次回到大厅看完整场演出,但许多离场的观众都已经穿戴整齐,拿好随身物品,我估计这批人流应该是和我一样准备放弃下半场的演出了。
我对于SGT为了普及高雅艺术,扩大歌剧这等原本多少有些“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而进行“高清歌剧”的尝试表示支持和肯定。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不对这种演出形式在软硬件方面进行必要的改进,那么它的前景令人担忧。一方面,如果SGT想要真正实现“最大程度上保留剧场观看歌剧原汁原味的效果”,那么必要的硬件(特别是音响器材)更新改善是必须的。另一方面,目前与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合作引进的“高清歌剧”剧目不多,且专业性相对普通人而言还略高。SGT方面是否能够不局限在纽约大都会,而从更浅显的一些剧目入手来吸引更大的观众群体呢?比如把歌剧换成音乐剧,比如把交响乐换成电影配乐,同样是“大剧院+大屏幕”的欣赏方式,但我想这种改变肯定能够把观众吸引在剧场里更多时间。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SGT本身对于这种“低票价”演出的重视程度,他们是否真的会为了这些最高票价不过200元,仅仅和一张来福士和平影都电影票差不多价钱的大众演出而积极做出各种改进呢?我想,这一切还是先从往地板上铺一块黑色哑光地毯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