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博客:写在黄色巨人倒下之时

PChome | 编辑: 康文斋 2012-01-20 05:54:00原创

刚刚看到有关柯达公司根据《破产法》第11章提出破产保护的新闻,感觉很伤心。尽管一直知道这家企业近两年业绩始终不见起色,但我依然不愿意看到这家从小熟悉的企业真的走上破产道路。前几天已经有关于柯达即将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而就在一两天前我们又刚刚得到它对三星等企业提起专利诉讼的新闻,心中满以为柯达还能靠各类专利再挣扎一下,不想。。。

好吧,破产保护并不等于破产,如果能够得到破产法院通过柯达或许还有最后一搏的机会,我只求这个承载了我们太多美好回忆的黄色品牌不要真的从此消失——被收购被合并都好,只求KODAK能够依旧延续下去。

感谢Dpreveiw站的相机历史库,我得以能够去回忆与自己进入数码相机行业这么多年来所遇见过的柯达产品。或许这些在我记忆深处留有一席之地的产品对于今天的读者而言未必熟悉,但它们的确见证了柯达品牌在数码化时代的艰辛道路。

我所见过的最早的柯达数码相机是DCS420。这是一款柯达在1994年与尼康一起开发的150w像素数码单反。请注意,我所说的是我“所见过的最早的”柯达相机而并不是“我最早见到的”。这款相机是在某一年我去办理社保卡拍大头照时见到的。当时已经全面进入数码相机时代,而这台当年价格无比昂贵的机型居然沦落在街道办公室里给人拍大头照用。恐怕在它镜头前留下笑脸的每个居民都不曾想到给他们拍照的竟然是这样一款曾经牛X无比的机型。

http://www.dpreview.com/products/kodak/slrs/kodak_dcs420

而我最早见到的柯达相机则是1999年我加入PChome数码影像俱乐部,见到当时的版主 @星迁所用的柯达DC215。那是一台90w像素的傻瓜机,无论画质和功能都显得很入门,但在当时也算是主流配置。我那时已经有了一台从日本带来的富士数码相机,但是定焦镜头,因此曾经对星迁版主的这台可以2x光变(29-58mm)的相机很是羡慕。当然,后来我们两个很快就升级了相机,这台DC215也就成了我们记忆中最早的机型了;

http://www.dpreview.com/products/kodak/compacts/kodak_dc215

接下来值得一说的机型是柯达DC4800。这款300w像素的3x光变相机采用AA电池供电,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电老虎机型。但这台相机有一个在当时无比诱人的性能——它拥有28mm广角镜头!要知道这是公元2000年的机型,当时大部分数码相机的广角端只有35mm甚至38mm,而柯达DC4800的28mm广角使得它成为风光摄影的利器。好吧,我曾经也觊觎过这台产品,只是最后选择的还是大变焦的奥林巴斯。。。如果当时我有现在的拍摄经验,恐怕就会选择它而非长焦了。

http://www.dpreview.com/products/kodak/compacts/kodak_dc4800

2001年出产的柯达MC3本身没有什么特性,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不过是一台摄像头式的玩意。但这台相机的最大特色是不光能拍照还能听MP3!再仔细看看,原来这台相机用的还是CMOS感光元件,因此能够拍摄QVGA的视频。。。这种多媒体的新奇玩意在当时绝对是轰动性的!这台相机我曾经短暂借用过几天,后来因为身边已经有了MP3和数码相机,就很快还给别人了。前几天看到网络上有人以50元的价格出它,我看看是否去收一台纯做纪念?

http://www.dpreview.com/products/kodak/compacts/kodak_mc3

后面两台机型即2002年的LS420和DCS Pro 14n是两台走极端的机型:前者是柯达历史上第一款lifestyle时尚风格卡片机而后者则是当年第一款全画幅数码单反相机(像素达到1400w!)。2002年也是我正式加入PChome的那年,当时消费级数码相机市场在大陆方兴未艾,而柯达的这款产品绝对是市场上造型最拉风的产品,其时尚程度绝不亚于今天的超薄卡片机;14n的性能即使拿到今天来看也不逊色,要知道这可是2002年的产品啊!只不过这种机型实在距离我太过遥远(当时DCS pro系列是定价几十万人民币的!),连做梦估计都梦不到。。。

http://www.dpreview.com/products/kodak/compacts/kodak_ls420
http://www.dpreview.com/products/kodak/slrs/kodak_dcs14n

2003年的柯达DX6490是一款10x长焦相机。这款相机由于功能全面,画质优良成为当年市场上最热卖的数码相机产品。我们PChome DC CLUB论坛中有不少DX6490的用户,而柯达用户在当时还是论坛里势力最强的一群。尽管此时包括富士6900,奥林巴斯2100UZ这样的后起之秀已经逐渐向着“坛机”宝座杀去,但是色彩艳丽性能良好的DX6490依然是广受欢迎的大热产品;

http://www.dpreview.com/products/kodak/compacts/kodak_dx6490

凭借着柯达EasyShare Oone,我在2005年被柯达公司邀请第一次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在当年的PMA上,柯达EasyShare One是最受瞩目的机型之一——这款产品在拍摄性能上表现一般,但它是拥有wifi传输和超大触摸屏的产品。只不过,在那一年,柯达数码相机市场份额已经开始被各大日系厂商挤压,而这款在当时看起来太过超前的机型并没有能够在全球市场上赢得很好的销售业绩。叫好不叫座,就是EsayShare One的盖棺定论,而从那年开始,风光无限的柯达实际在数码影像圈子里已经开始比较明显的边缘化和落后了;

http://www.dpreview.com/products/kodak/compacts/kodak_easyshareone

在此之后,柯达一直在推出各类数码相机产品,其中包括2006年推出的世界首款双镜头数码相机V570。但其产品销售却一直在走下坡路。我曾经和柯达的朋友讨论过他们的产品设计,比如机身太厚重太大,功能太傻瓜,这些在欧美市场能够得到用户认可的特性在亚洲并不讨巧。而当它们的亚洲同行推出更轻薄更美观功能更丰富(或许很多功能并不实用)的机型时,柯达傻大黑粗的机型就难以继续赢得市场青睐了。后来,柯达索性将相机设计生产任务交给伟创力去做,而自己只是经营柯达品牌,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越发显得薄弱。

http://www.dpreview.com/products/kodak/compacts/kodak_v570

在其后几年,我评测和试用的数码相机越来越多,级别也从消费DC到旗舰到单反再到微单,而这个阶段自己接触的柯达数码相机却越来越少越来越初级。很多机型连当时的柯达公司朋友自己都说这些都是主打性价比的廉价机型,不用我亲自出面写评测,让编辑新人安排一片试用就好。再到后面,他们连送测甚至连新品新闻稿也很少再发过来,柯达产品库的更新也逐渐停滞。最多只是每年按部就班的更新一次,而这些产品在市场上也很少再能见到。到这个时候,无论是谁,都已经明白:柯达数码相机看起来是不行了

在这段时间里,可能是看到自己在数码领域难有起色,柯达方面曾经试图发力在专业胶片方面,我也有幸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两次专业胶片的海外采风摄影之旅。只可惜专业胶片在数码时代已经变得太过小众,拍摄胶片所需要的人力财力成本远高于玩数码,所以这两个活动之后柯达的胶片市场也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老样子——直到最近传出“柯达要破产”的消息后才突然重新火爆了一把。

有人说柯达在数码相机时代落后的原因是转型太晚,但实际上柯达在很早的时候就看出了数码相机的潜力——它们甚至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意义上数码相机的发明者!但是,传统胶片市场丰厚的利润和成熟的市场使得柯达的数码化转型动作太过缓慢和犹豫不决,再加上日系竞争者们的抱团攻击,所谓好汉难敌四手,背负了太多过往荣耀和包袱的柯达终于不幸轰然倒下。我们当然有理由在现在以“事后诸葛亮”的姿态指点江山,点评柯达转型过程中的种种失误之处。然而,在2000年前后柯达在数码相机市场上一骑绝尘,拥有霸主地位的时候又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在短短十年之后,这家企业居然已经沦落到破产保护的境地呢?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