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60亿押宝等离子打破日韩垄断局面

互联网 | 编辑: 张惠俊 2006-12-28 00:00:00转载

在平板电视盈利压力增大、LCD(液晶)步步相逼的背景下,长虹仍然决意上马国内第一条PDP(等离子)屏生产线。长虹与彩虹的合资公司“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不久前刚刚斥资近8亿元人民币间接收购了韩国的ORION公司,作为进军PDP屏在技术上的重要保障。

当飞利浦正急寻买家,欲从处于巨亏状态的LG-飞利浦LCD面板业务中抽身而退的时候,为什么长虹还决意斥巨资进行这一“冒险行动”呢?昨天,长虹的新闻发言人何克思向《第一财经日报》首次披露了长虹落子PDP项目的战略意图及详细规划。

60亿进军上游

何克思透露,“世纪双虹”是长虹PDP项目的主要投资方。该项目一期投资约60亿元,预计2008年量产,可年产PDP屏超过200万片,年生产总值可达80亿元。它将成为中国大陆投资的第一条PDP屏生产线,主要量产50英寸以上PDP屏。

“如果我们没有掌握屏的核心技术,那长虹宁愿转型不做彩电。”长虹董事长赵勇今年曾如此表态。赵勇的这句话多少反映了中国彩电业在平板时代的困境与无奈。

全球彩电业正从CRT电视向平板电视转型,然而,作为世界彩电生产大国的中国在CRT电视产业链配套完整上的优势,短期内却无法在平板电视上复制。中国大陆生产的平板电视,屏和模组都基本由日、韩两国和中国台湾企业提供,而屏模组就占了平板电视整机成本的70%~80%。所以,尽管中国大陆平板电视市场近三年实现爆发式的增长,但是大部分的利润都让上游厂家赚去了。

何克思直言,为什么在以往彩电业的数次升级中,如从黑白到彩色、从超平到纯平,产业各个链条都赚到了钱,唯独这次从CRT向平板升级的进程中,中国彩电业的各个环节都赚不到钱呢?原因就在于国家战略在产业链布局中,前端链条的缺失。

看好PDP发展前景

今年以来,LCD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大大超过PDP。第三季度,中国LCD电视产量为532万台,其中国内出货量为133万台;PDP电视产量为37万台,国内出货量为16万台。那么,对PDP下注会否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呢?

何克思坦言,投资PDP屏最大的风险,主要集中在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资金风险三个方面。不过,长虹仍然看好PDP的发展前景。

从市场看,全球40寸以上大屏幕电视市场,PDP电视占据绝对优势,已有67%的市场份额,今年全球PDP的销量预计达到800万台。从成本看,在屏模组的成本中,LCD屏占60%~70%,控制电路、驱动等占30%~40%;PDP屏和控制电路、驱动的占比刚好相反,因此PDP降成本的空间较大。从技术看,全球LCD屏有效专利数量达到9684项,已经比较成熟,而PDP屏有效专利数量为1568项,因此PDP在获取专利及摆脱专利钳制方面具有优势。

目前全球只有四家PDP屏制造商——松下、先锋、LG、三星。这四家企业鲜有额外的屏提供给其他厂家,处于寡头垄断的地位,因而PDP屏的价格比LCD屏稳定。“长虹进军PDP就是想打破日韩垄断的局面”,何克思说,大家共同把PDP产业做大。

“垂直整合”抵御风险

不过,深圳三星视界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孟柱龙曾告诉本报记者,国外要形成42英寸PDP屏20万片/月的产能规模,需要投资5亿~6亿美元。三星PDP屏项目目前仍然亏损,但孟柱龙认为,只要研发能力越强,就会越早实现盈利。长虹能跨越PDP屏的资金、技术门槛吗?

“资金来源肯定没有问题”,何克思透露,在这60亿元的投资中,一部分是长虹的自有资金,一部分是合作伙伴的投资,其余的资金向银行借贷,此外,国家科技部、信产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都会给予大力支持。

在技术方面,收购韩国ORION公司后,长虹已获得了超过300项的PDP专利技术,其中有12项核心专利是其他PDP厂商都在使用的,长虹可以通过专利交叉许可的方式解决专利付费问题。合作伙伴彩虹也有10多年的PDP屏研发经验。何克思说,长虹今后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还将联合国内企业共同研究,建立政府支持下的“中国等离子屏产业集群”。

由于京东方引进韩国现代LCD屏生产线之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有人担心,长虹PDP项目会不会是京东方的翻版。何克思说,ORION公司目前处于盈利状态,它被长虹收购后,双方可以“垂直整合”,ORION的市场空间被几何级放大,长虹的产业链也得到战略延伸,双方在资源协同上有着很好的预期。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控股ORION的是长虹集团而非长虹电器(600839.SH)。显然,长虹想在PDP屏项目的风险与上市公司之间隔一道“防火墙”。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