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GMN:孤掌难鸣尚需寻得“共鸣”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01-23 09:44: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NGMN组织由运营商主导,力量虽大,但是“孤掌”不能拍响,必须获得更多的设备供应商、标准组织以及研发机构的支持,获得他们的“共鸣”。

聚焦IPR

NGMN组织由运营商主导,力量虽大,但是“孤掌”不能拍响,必须获得更多的设备供应商、标准组织以及研发机构的支持,获得他们的“共鸣”。

由中国移动、英国Vodafone和Orange、日本NTT DoCoMo、德国T-Mobile、荷兰KPN以及美国Sprint七大运营商发起成立的NGMN(Next Generation Mobile Network)组织已经运营有一段时间了,而随着网络需求白皮书3.0版本的发布,业界对NGMN(下一代移动网络)的研究日益升温。

白皮书3.0版本包含运营商对下一代网络的性能、功能、整个网络架构的构想以及初期需求。虽然如此,需求是否可行又能否达到MGMN组织的构想呢?首先在对现有势力的挑战中并不占优势,同时吸引更多的力量进入这一平台又需NGMN组织放下运营商为主的姿态,NGMN要成为有影响力的需求规范有待深入研究。

聚焦IPR

多年来,通信市场上总是由不直接接触用户的设备商主导技术的发展,这使得技术标准和研发流程脱离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对白皮书做过一定研究的电信专家胡建村向记者介绍,“在当今通信行业由技术导向转为客户导向时,对用户需求了解最直接、充分的运营商提出的需求,能够使技术和标准的发展符合用户的意愿,从而保障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NGMN利用运营商在通信行业的主导地位,从自身需求、用户需求出发制定设备选购准则。首先有规模市场的保证,从而能够实现规模效益,降低网络部署成本,用户也会最终受益。

“以往通信行业保守的IPR体系,使运营商的CAPEX高居不下。当前IPR问题已经对行业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不合理的IPR收费,将严重影响新技术的应用。”胡建村表示。

互联网行业标准制定一直都保持公开和免费的特点,而移动通信领域专利成风。这就是互联网行业没有出现类似通信行业的一依托专利赢利的大公司。不过NGMN的出现避免了这种情况出现的可能。胡建村介绍,“NGMN希望在下一代移动网络标准形成之前,制订出新的IPR规则:包括透明性、承诺性、非掠夺性、公开可获得性等。对于某项技术,NGMN要求在前期谈判中必须说明该技术IPR的体系是什么,许可费用标准等等,直到满足NGMN的要求。”

具有成本效益的好处是选择网络技术的关键指标。在移动通信领域,知识产权成本价是总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早期的GSM经营执照费的教训,NGMN需求将避免一些技术公司利用知识产权许可费的方式破坏先前的协议同时威胁移动产业链健康发展的情况发生。NGMN本着从运营商自身盈利、廉价优质吸引用户的角度出发,对于IPR的体系,费用标准进行优先选择。在这种模式下,出现专利垄断的可能性很小。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3 页123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