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真正挑战在分享,而不是搜索

互联网 | 编辑: 潘翔城 2013-01-24 06:30:00转载

2008年,当马克·扎克伯格出席一场科技盛会时,他对当时参与会议的同仁和观众信誓旦旦地表示,用户今后每年在Facebook上分享的信息量要比前一年“翻一番”。对于彼时迅速增长的Facebook来讲,扎克伯格的预言可能非常可信;但在时隔五年,面临用户饱和和基数下滑的今天,小扎“翻番”的言论还可以实现么?

就在上周,Facebook推出了Graph Search,这款产品被视为这家社交公司加紧推进搜索服务布局的强势跃步。尽管Facebook以往的表现备受质疑,但Graph Search一经推出便获得赞赏。通过Graph Search,Facebook将允许用户查看可能认识的人的状态信息,并将为企业雇主提供更加精准的人才资源定位服务。然而,鉴于Graph Search的实质只是聚合分享信息并作简单的数据分析,因此,这项服务暂时并不能够向用户提供未经分享的信息。

分享数据远不及小扎预期

事实上,早在推出这款产品之前,Facebook便一直在公司内部测试Graph Search。作为早期员工之一,凯特·露丝深有体会,她曾在自己的著作《孩子王们》(The Boy Kings)中斥责了Facebook的企业精神,并就“马克·扎克伯格要求女性员工身着T恤参加他生日派对”的事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露丝在书中公开质疑Facebook到底能否挑起“改变人们社交生活的重担”,因为就现实事例来讲,小扎的社交能力似乎并不高。不过,她仍然坦诚“分享将成为Facebook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一步推论之前,我们先参考一下这些微妙的数据:

截至Graph Search发布那天,Facebook用户已上传了逾2400亿张照片,且其上载的照片数量还在以每天3亿张的速度疯长。但在3年以前,坐拥仅4亿用户的Facebook就已获得每天1亿张的照片上传量。照这样算,Facebook用户每年分享照片的数据只较前一年增长10%。那么,何来“再翻一番”的说法?
另一方面,位置数据也是组成Graph Search的重要部分。然而,相较于照片分享服务,Facebook在这一块的力量却弱小得多。虽然这家公司曾单独推出签到服务Places,但因为人们更喜欢直接将自己的地理数据与状态信息一齐分享,这因此让Places的位置愈发尴尬。事实上,很多智能手机用户对于签到服务的热忱度都已减弱。

尽管Facebook不断在尝试为人们提供更棒的本地服务,而且还重推措施鼓励人们签到后进行评价所处公共场所,但用户从未在意这家公司的良苦用心。

职业数据搜索前途未卜

当天的新品发布会上,曾负责Google地图产品的拉尔斯·拉斯姆森着重宣讲了Graph Search的“招募”服务。不过,招聘搜索引擎TalentBin的CEO 彼得·贾赞奇却表示自己看衰这项功能。贾赞奇表示,很多愿意填写自己简历的Facebook往往来自硅谷的高新科技公司,这造成了数据的严重失衡。另一方面,相较LinkedIn用户愿意花费时间维护自己档案的情况,Facebook用户对自己工作经验的描述信息约为120个字,仅为前者的1/15。据此推理,Graph Search对LinkedIn的社交招聘服务并不存在威胁。

为了加速用户分享自己职业数据的步伐,Facebook还曾试图推出一项名为“无摩擦共享”(Frictionless Sharing)的服务,但这款产品最终也以夭折告终。此外,Facebook还推出了一款“新闻阅读器”产品,能够在用户点击好友分享的链接后了解用户的阅读习惯。不过,这款产品也因用户的差评与诟病结束短暂的生命。

Graph Search的位置到底在哪?

评论家表示,如果用户发现他们分享的数据能够被朋友更容易找到,那么他们将会更积极分享信息。不过,这种策略也可能将用户逼向另一条路,因为一旦用户意识到他们的信息能够被轻易找到,他们可能会因此吓到。

对于Facebook来讲,Graph Search是非常必要的移步。正如拉斯姆森在博客中指出地一样,Facebook需要将过往的搜索服务加以整合,以便能够创造出一款完善且性能优质的综合搜索引擎。

Graph Search对Facebook的成功道路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必需的。Facebook现在需要做的,是将马克·扎克伯格的预言变为现实,而不仅仅是让它存在于幻想中。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