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莓争夺战 中国企业本有机会分羹

互联网 | 编辑: 潘翔城 2013-09-27 06:30:00转载

9月24日,智能手机生产商黑莓与Fairfax金融控股公司牵头的财团签订收购意向书,交易价值47亿美元。虽然不能排除有其他竞标者出手搅局,但这场成为全球IT界数月关注焦点的黑莓出售大戏,基本已经尘埃落定。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这场黑莓争夺战之中,中国企业本来有机会参与分羹,但却因为时间因素而未能如愿。北京同鑫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王世渝向《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披露了中国企业竞购黑莓受挫的始末。

仓促间擦肩而过

《21世纪》:你是如何试图组织中国企业参与对黑莓收购的?

王世渝:我们跟踪黑莓几个月时间后,认为无论从技术、品牌、渠道还是市场管理上,它与中国的移动通讯行业都有互补性。所以当黑莓在市场上、技术上出了问题,股价下降,企业出现危机之时,正好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机会。

于是我开始积极介入,试图发起一个特殊目的基金来参与并购,与中标希望最大的Fairfax进行合作。我与Fairfax的创始人普莱姆·瓦特萨(Prem Watsa)通过电话会议进行了沟通,他认可我们的方案,欢迎中国资本加入。

《21世纪》:既然Fairfax欢迎中国资本,那为何中国企业最终未能参与收购?

王世渝:但问题是他没有给我留下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个系统的并购方案,因为他当时希望尽早与黑莓敲定交易,避免竞争对手捷足先登。他最初只给我5天时间递交合作方案,我们全力争取之后也只有15个工作日,必须在9月初给他最终答复。但对于这么大规模的并购案,没有一两个月时间根本拿不出具体的方案。

时间紧迫,我就对中兴、华为、小米、联想等中国手机厂商挨个问了一圈,但没有一家有积极反馈。这也很正常,毕竟时间仓促我也无法向他们提交一个完整的收购计划。按照我的考虑,如果时间充分,我们希望召集一家手机厂商、一家移动网络运营商、一家互联网企业,再加上一个金融财务投资者,组成特殊投资目的基金,来参与对黑莓的并购。

中资联姻黑莓猜想:小米+黑莓=黑米

《21世纪》:如果中国企业能成功参与收购黑莓,将通过哪些措施令黑莓重现辉煌?

王世渝:我们希望用10亿-15亿美元,占黑莓25%-30%的股权。以这部分股权为后盾,对黑莓实施“全球并购中国整合”。具体而言,一方面在未来将把黑莓针对企业用户的高质量服务系统引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我们更看好黑莓手机的品牌与渠道、技术,打算把黑莓手机拿到中国与小米、联想这样的手机品牌进行整合。我们会强调这不是中国手机为主导对黑莓的一次并购,而是双方平等相加的一个整合方案。比方说,小米加黑莓,可出一款新的“黑米”手机,双方共同设计产品,融合两者优势。既可让小米帮助黑莓进入中国,又能令黑莓的全球渠道为小米所用。

《21世纪》:你接触的中国手机企业为什么放弃?

王世渝:中国手机生产商与Fairfax看问题角度不一样, Fairfax一直是黑莓的大股东,对其团队、技术、市场有深刻了解,而现在媒体、专业机构对黑莓的了解都不够深,内外部的信息不平衡很大,外部人士要得到准确信息需要进行尽职调查,而这又需要时间。

黑莓私有化中资还有机会

《21世纪》:现在外界热议Fairfax将如何拆分黑莓,你是否了解到他们的相关计划?

王世渝:我认为既然fairfax要对黑莓私有化,就不会轻易分拆。分拆来卖是贬值的,进行私有化说明他要来主导黑莓未来的发展,他对黑莓的并购整合不会是“卖胳膊卖腿”。

《21世纪》:既然你认为Fairfax不会拆分出售黑莓,就意味着中国企业没有参与机会了?

王世渝:私有化过程中还是有机会的,Fairfax要支付47亿美金用于收购,之后账上现金肯定不足,而未来重振黑莓肯定需要资金,这就意味着Fairfax将会增资扩股,引入新的投资人。中国公司还是有机会,但是就怕会反应慢,胆子小。

下一步我们还会继续关注黑莓并购的进展,如果有中国手机制造商以及百度、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公司有兴趣,我们也会继续设法参与。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