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声LISOUND “跨界之音”定制耳塞R40

互联网 | 编辑: 钱嘉春 2013-12-30 00:00:00转载

近几天大家坛又迎来了“2013我最喜爱的XXX”评选,在大家坛泡了五六年,每年的这个评选活动都一定会参与投票。

前言:

近几天大家坛又迎来了“2013我最喜爱的XXX”评选,在大家坛泡了五六年,每年的这个评选活动都一定会参与投票。参与完今年的投票我还专门在微博上说到“每年的评选活动,播放器、入耳式耳塞甚至定制的选项都不断更新,唯独平头塞还有K12/14、MD90、CM700这些老旧的选项…”。还记得我刚接触随身听的时候,哪怕是以发烧友自居的朋友也只有MD/CD/少量MP3直推个小平头塞的概念,当然,再老点的朋友还会玩DAT、磁带机之类的。发展到近几年,捆绑类前端,国砖甚至是一些打着音质为卖点的手机都逐渐成为了很多烧友手中的随身前端选择,烧友手中的耳塞也进行了不少更新换代,入耳式基本一统天下,其中曾经被许多人感觉有点偏向专业类用途甚至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壕物---定制耳塞也被越来越多烧友拥有。这次测评的定制耳塞(公模),是来自国内助听器老牌,定制耳塞新力军---丽声Lisound公司标称为“跨界之音”Rain系列的R40。

Part1:丽声品牌简介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普通动铁耳塞还是定制耳塞的厂商都或多或少有着与助听器相关的背景,这次测评的丽声公司同样如此。不过丽声的名字我只是在今年7月份在广州一家取耳膜的店里才第一次看见,所以的确谈不上熟悉。为此这里我也特意在此转载丽声在其公司官方网站(http://www.lisound.com.cn )的有关简介:

“丽声助听器(福州)有限公司是外商独资的助听器生产和销售企业, 投资于1996年3月,生产厂房位于美丽的东南沿海城市福州。

福州的美术工艺品闻名于世,渊厚的艺术精华积累,不但给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提供了人文人力资源,也给精细小巧的耳内、耳道定制式助听器制造提供了工艺技巧和人才的基础。IIC 将目前为止最顶尖的电子科技应用到助听器工业上并达到超微型化,使装配着麦克风、芯片、扬声器和电池等多项元件的助听器体积小到可以放置在耳道的第二弯处,直接贴近耳膜,从外部完全看不到,所以又称为100%隐形助听器。

丽声的产品品种多样,而其中,正是以生产耳内、耳道定制式助听器最为著名,丽声因此而被媒体誉为中国最大的定制耳内、耳道、隐形深耳道式助听器生产基地之一。

耳内、耳道定制式助听器是按照每个人的听力需求,和每个人耳道形状的不同而生产的助听器,就像配眼镜要验光, 配假牙要取模那样,丽声助听器的耳内、耳道定制式助听器产品是要通过给顾客检验听力,套取耳道模型之后才进行生产的。这就保证了生产出来的助听器能满足每一个顾客的不同听力需求和耳结构状况。

丽声助听器企业以福州本部为中心,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 600多个助听器验配中心,形成目前国内举足轻重的助听器服务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专业销售、验配和全国连锁的维护服务。拥有丽声助听器保修卡的朋友“一卡在手, 走遍神州”,无论身处神州何处,都能得到跟原来定购地点同样的服务, 这是其他助听器店无法相比的。 ”

尽管官方简介里难免有自夸部分,但是我们还是能读到一些他们在助听器方面的不俗成就。然而,助听器技术再好也不能跟艺术欣赏直接扯上关系,之前丽声W系列的反响除了W10的确都并不十分好,加上在偌大的丽声网站上,我们看到他们“定制式音乐耳风”只占了很小的位置,所以这次在没拿到没听到R40实物之前,实在没有给予太多期望。

Part2:外在

作为“企业”而非作坊式的产品,R40的包装和配件都是很常规式的表现,包装盒子缺乏亮点印刷工艺稍次,但够大够厚实而且里面的保护性十足。该有的清洗棍,收纳包等配件等也都有。不过这种尼龙收纳包的确跟派力肯之类的抗压防水收纳盒存在差距。

再来看看塞体本身和线材。定制耳塞尤其是多单元的,内部的复杂性都比较高,R40的内部同样如此,多颗单元、分频电路和布线几乎塞满了整个腔体,不好说做工到底好不好,不过对比过两边耳塞内部的布局,还是比较规整和一致的。不过腔体的外壳始终和Fit Ear,1964ears这些质感和打摩都十分精致的有着明显差距,主要是因为看着外壳的确太薄,让人觉得有点脆弱,而且缺乏光滑度和透明度,字体印刷也给人感觉稍欠档次。不过这方面,笔者也问过丽声公司的有关工程师,他们表示现今他们已经投入了新设备,腔体工艺和面板定制等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线材方面,从插针,分线头以及3.5mm插头来看,应该是跟许多定制用的模具差不多的,做工细节各方面都不错,线芯是铜镀银,此条公模塞到我手之前应该是经过不少烧友试用过的,不过都没出现发绿发黑之类的情况。

Part3:音质对比测评

本次用于对比的耳机(耳塞)一列:

Widing ME-10EX(II):这个至今一直没大量量产的高阻动圈入耳耳塞由国内工程师牙仔打造,我们一般称其为二代牙塞。有了解的朋友或者拥有者一般都视其为高阻怪兽,牙塞需要前端较大的功率输出来驱动,缺乏驱动力时中频略凹,整体容易发虚无力,驱动力充足时便脱胎换骨,密度感与规模感极强,同时也具备动圈固有的自然宽松感。此处,牙塞将作为顶级入耳式动圈耳塞作为本次测评里R40的竞争对手。

AKG K3003:虽然经历过一位有着十年烧龄的老烧拿起K3003的皮包,戴起它听了几分钟后后问我“这是不是最近刚上的K374?”这段无法直视的黑历史。或许还是有很多人对它声音不认同,对圈铁不认同,对它的售价不认同,但都无碍K3003作为顶级售价的耳塞存在,无碍它作为AKG耳塞的巅峰存在。在我看来,能恰当驱动的K3003面对市面上绝大部分耳塞还是有着它的优势,无论频响性能、耐听度、声场等。对,是“恰当驱动”,K3003并不需要过分强大的驱动力,但它需要足够细腻、控制力和解析优良的前端去驱动才能出到好的声音表现。此处,K3003将作为圈铁入耳耳塞这一新派别的代表与R40进行对比测评。

拜亚动力 DT880:作为四大耳机品牌之一拜亚动力的经典之作,DT880的旗舰地位尽管早已被后辈DT990和如今的T1所占,但作为推出了逾30年,且不断推出提升版本的经典型号,DT880凭着均衡直白、大气规整的声音至今依然在烧友中有着良好的口碑,这里作为R40的对比对象有着足够的参考意义。

主要测评用音乐如下:

① Arne Domnérus-<Antiphone Blues>:1975年录制的白教堂算是为数不多的笔者从小便经常听的爵士CD之一。一把萨克斯管和一架管风琴奏出的大气雍容与触动心灵深处的旋律,配以教堂内演奏独有的强烈空间感和极高水准的录制,白教堂的经典无可复制。

② AVRIL LAVIGNE- <AVRIL LAVIGNE>:许多歌手喜欢刚出道就发的同名专辑,艾薇儿选择在经历了离婚和沉淀、再婚后的现在才推出,这张专辑或许可算艾薇儿经历了Goodbye Lullaby这张不插电又比较抒情的专辑后的回归,把这种不羁的态度回归到自己的音乐中,但也有让人感受到艾薇儿成熟蜕变的一面…额,不好意思,说着说着都要变成乐评了,把这张专辑加入到测评中还是比较具备测试机器对电子音乐表现的作用的。

③ 《Shiro SAGISU Music from "EVANGELION:3.0" YOU CAN (NOT) REDO.》:这张 OST来自《福音战士新剧场版:Q》(日语:ヱヴァンゲリヲン新剧场版:Q)于2012年重新制作的Evangelion动画电影。大胆尝新的编曲,震撼力极强的演奏,空间感极强的灌录,很难得的一张令我十分喜爱的日系OST。

④ 帕特农神庙进行的<Live at the Acropolis>:,无需介绍了,Yanni闻名世界的开始。露天演绎的广阔感,声势浩大,乐风多变,给人心灵以清泉洗涤之感。

⑤ Erich Kunzel & Cincinnati PopsOrchestra-<Round UP>:堪称为世界上最经典以及成功的CD之一,传说每天大概有30个来自各国的电视台在播放这个CD中的音乐,其中包括颁奖晚会、晚会等。由孔泽尔指挥,辛辛纳提通俗管弦乐团演奏的非凡经典,独具美国西部乡村风情, 磅礴大气地展示着那里人们的粗犷和豪迈。

⑥ BOSE专业测试天碟-<锋芒毕露>: 试音碟没什么好特别介绍的,这张CD的选曲够全面而且相对平易近人,而且,挂着老虎鱼的金漆招牌,质量还是很高的,也没过分的味精。

⑦ 林忆莲-<盖亚>:这张CD从推出时的饱受质疑到在今年年中举行的流行音乐金曲奖上夺下4项大奖,这一切都见证了华语天后林忆莲的皇者归来。更重要的是,在华语乐坛流行音乐快餐化,口水歌泛滥的当下,林忆莲和<盖亚>团队用勇气和才华,凭着<盖亚>这全新实验,造就新的音乐生命。最后,引述金曲奖的颁奖词【回归音乐本质,带领华语歌坛走进新方向!】。Love,Sandy.

⑧ 张学友-<活出生命live演唱会>:这种专辑实在在太多测评里面见过了,歌神的声线,比原唱更高水平的翻唱素质,质量极好的录音~

⑨ 玉置浩二-<酒红色的心>:“酒红色的心”既是专辑名也为专辑中第二首歌曲的名字,曾被谭咏麟,李克勤等香港歌手唱过中文版本,但个人始终认为玉置浩二的原版最能诠释个中味道。这也同样是一张质量极高的录音室作品。

⑩ 张靓颖-,<倾听 现场专辑>:近几年其实都很少关注张靓颖,她一直给我的印象都是唱功够强但感情稍嫌造作,成名后也没有得到太多好的歌曲供给。这张专辑号称华人音乐史第一张高清影音发烧碟,52支mic录音。专辑简介“围绕回归人声的主旨,抛开时下音乐元素、后期制作的包裹,采取同步收音的录音方式,让观众听到看到张靓颖动听歌喉,带来的最直接真实的震撼与感动,充分呈现张靓颖最本质的人声魅力”,我听了,我认同了。

本次用于测评的前端器材一列:

音质型手机vivo X3

随身捆绑前端iBasso DX50+P&D AMP-S

台式解码放大一体机:旷世Questyle Q192

在正式开始对比测评前,这里我先给大家呈现丽声提供的R40数据及频响曲线图。

12Ω的阻抗,107db的灵敏度,R40从参数上理解是不难驱动的。从笔者这门外汉来看R40的曲线,R40的高频细节反应属于上乘,低频不像很多普通耳塞一样存在遮掩中高频的部分,整体偏清瘦平实,或者可以戏称为“书生相”,频响范围和平顺度都不错,只是1KHz的微幅衰减不知是有意为之抑或分频点的处理问题。

注:

①文中所有有关音质的形容词均基于R40位而言,切勿越级yy,谢谢。

②以下将以三台前端为序分别对几个耳机进行对比。

正式对比:

①以vivo X3作为前端

或许很多朋友会质疑这里用到一款手机作为测评用前端。的确,手机目前还不具备和传统意义上高素质随身听一较高下的实力,但谁也无法否认手机音质在不断进步,而且以iPhone为主流的音质有保证的手机也已经逐渐被烧友们乐意选择为出门听歌所用。这里选的vivo X3则是目前主打音质牌手机里的佼佼者,搭配ESS ES9018K2M(ES9018低电压移动平台版本),整体素质大致与不少高阶消费类MP3相若,而且声音风格走的偏还原路线,因此这里把vivo X3作为音质型手机/中高阶消费类MP3的代表作为测评用前端个人认为是合适的。对vivo X3音质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以翻阅笔者先前为其写的测评< 【新】写在Xplay 3s面世前。慢品vivo X3(第四代Xtreme系列机型 ),感进步,悟理性。>, http://www.erji.net/read.php?tid=1522600&keyword =。

牙塞:记得之前都有拿过iPhone和vivo的一些手机跟牙塞搭配过,一直都显得比较牵强,甚至杯具。所以本来对X3驱动牙塞的表现没报多大希望,但实际出来的效果居然让我小有惊喜。X3驱动牙塞时对比其他手机和vivo的前作在声音的稳定度上有比较明显的进步,这除了输出功率上小有提升,X3相对严肃,紧致的声音风格和不错的细节表现都是X3驱动驱动牙塞获得进步的缘由。只是这的确也只能算是矮子里面找高个,X3的输出功率要驱动牙塞还是显得较为欠缺,牙塞通透度和规模感方面的特性无法展现出来,整体素质和表现力要明显弱于同时X3驱动下的其他两个耳塞。

K3003:在上面对K3003的简介中,我特别说到“对,是“恰当驱动”,K3003并不需要过分强大的驱动力,但它需要足够细腻、控制力和解析优良的前端去驱动才能出到好的声音表现。”,X3显然离“足够细腻、控制和和解析优良”这个标准还是有距离,X3驱动的K3003低频略为发闷,人声表现有点压抑感,高频稍燥,整体会让人感觉声音打不开。不过,K3003灵敏度高,X3驱动下的解析和分离度还是较为出色的。

R40:作为灵敏度极高的多单元动铁塞,R40对前端音频输出的细腻度和控制力要求也不低,X3驱动R40公模在驱动程度上还是基本合格的,声音质感稍微偏硬,解析力方面与K3003不相上下,信息量是差不多的,但是R40的表达方式显得要更刻意一些。然而,受限于前端控制力的表现,R40在演绎一些如<Round Up>和《Shiro SAGISU Music from "EVANGELION:3.0" YOU CAN (NOT) REDO.》的里面的一些编制较大的录音时容易出现发乱的状况。不过,此组合最让我惊奇的是,测评中几台前端的驱动中,X3驱动R40时表现出来的低频的整体性是最好的,尽管弹性欠缺,但质感和形体展现都较好,在<倾听 现场>一首《南海姑娘》的前奏中尤为明显,R40对鼓点的定位还原要明显优于牙塞,也稍好于K3003,只是动圈低频的自然性R40毫无疑问还是无法拥有的。上面提到K3003的人声有点压抑,这方面R40则恰好相反,人声的口型结像比K3003更大更凸,颗粒感也稍稍更强。高频方面延伸不如K3003,但也没有K3003在X3下出来的毛躁感。声场方面,R40规模大致与K3003相当,但是空气感方面要略胜一筹。

②以iBasso DX50 + P&D AMP-S作为前端

此套组合属于 传统的捆绑随身前端类别。本打算ABB iMod+AMP-S的,但是最近手头的电脑换掉了,iTunes音乐库还未来得及更新,所以无法往iMod里添加此次测评用的这批音乐,然后便选择了最近大热的iBasso DX50,相信在拥有者不断激增的状况下,大家对这台DAP声音也会越来越熟悉,作为测评前端也会更合适了。耳放方面,采用的是最近用的比较多的P&D AMP-S,作为经典型号AMP-K PRO的升级版本,AMP-S依然是全分立,可换运放(-S是前后级一共四个可换运放插座)架构,输出功率较大,解析和规模感强,对比前作AMP-K PRO,适当提高了中频厚度,而且更细致耐听。同时,因为手上没有高阶国砖型DAP,所以此组合在此就作为传统高质随身听的代表用于本次测评。

牙塞:换上驱动力比X3大许多的捆绑组合,牙塞的表现明显提高了两个档次。三频能量感较强,低频方面弹性良好,跳跃感要优于R40和K3003,但是在大概50-120Hz的位置上能量积聚过多,下潜有点不足,遇上连续低频量多的歌曲时显得有点发闷,中频方面密度较高,与K3003相当,但还是要稍低于R40,高频方面线条感明显,延伸优秀同时也保持良好的顺滑度。此时牙塞对一些乐器还原的贵气感是其他K3003和R40所没有的,尤其表现于对管乐悠扬透亮的独特音色的还原,这些是K3003和R40都无法做到的。但是,人声方面此套组合下的牙塞会显得有点过分严肃紧致,感染力稍微有点缺乏。

K3003:同样是动圈单元的低频,此套捆绑组合下K3003的低频下潜要略好于牙塞,大致跟R40相当,但是K3003低频的氛围感实在比R40强上不少,对鼓声味道的还原比较真实。中频方面,K3003的厚度要明显小于R40,整个中高频的线条要比R40更薄,更加纤细柔顺。人声方面,K3003女声更细致甜美,男声方面则没有R40那般显得雄厚。另外,K3003的全盘控制力要优于R40,信息量大的时候,更能展现出错落有致的感觉。

R40:捆绑配合下,R40的三频爆发力猛了不少,低频方面速度较快,气势强,但质感偏硬。中频暖中偏厚,密度感和结像突出,玉置浩二这种沧桑感强的男声表现得十分对味,但当表现张靓颖这种女声时则显得过分突出抢耳了,这种密度感和厚度除了在男声表现突出外,对于一些弦乐的表现也是很带感,拨弦的结像十分清晰,但是这种带感又异于同样以弦乐见长的牙塞的弦乐表现,牙塞表现弦乐在结像方面要稍弱于R40,但残响要更充足,乐器质感的还原要更好。声场方面,R40还是跟K3003差不多,横向稍稍更宽,空气感方面的优势比在X3驱动时更大,但是分离度和定位感方面要弱于R40。

③以旷世Questyle Q192作为前端:

旷世音响作为台式音响领域的新品牌,目前尚未有很高的知名度,不过我们可以从他们刚面世便推出CAS192 DAC和CMA800(R)这些万元级产品中看到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和魄力,同时这也难免让我们对这品牌产品的实力多多少少有点良好的心理铺垫(要知道yy总是难免的…)。有关注王菲《天空》专辑录制者曾颂勤博士的朋友应该在你最近也有看到曾博士最近多次给予旷世产品好评,同时我也留意到关于旷世方面透露的CAS192和CMA800进驻张敬轩在广州建立的亚洲顶级录音棚The Village Studio(一说到这个,就难免要高呼“求别拆!!”,懂的朋友请举爪!”。不同于CAS192的万元级售价,Q192作为低阶一点的产品,它定位在4k附近的价位,非公版WM8740 DAC电路,旗舰机型CMA800上的当家亮点“电流模放大”技术基础上适度精简而来的放大电路,加上机内良好的布局和用料,Q192的声音暖和均衡,虽无十分出挑的亮点,但我们也很难找出它明显的短板,声音完善性不俗,推力适中,整体素质在同价位品牌机型里有一定竞争力。加之旷世品牌一直固有的优秀外观设计和产品做工,Q192在此价位内还是有不错杀伤力的。测评中,Q192将搭配Lenovo K29 mod手提电脑,Foorbar2000(PKSHAN MOD XA1060 ASIO)+reclock,iFi iUSB Power(USB独立供电及电源净化,隔离地线处理器)+Genimi双头USB A-B线配合使用。这里此套前端将作为中阶级台式前端的代表用于测评。

牙塞:尽管被认为蛋疼,但一直都有很多人喜欢用台式机器来驱动牙塞,其中就包括我自己…就像很多人说的那样,牙塞的高阻抗根本就说作弊的,或许的确可以把它理解为作弊。但是在台机Q192的驱动下,尽管还是不如用SPL 2730之类的更高阶的台机驱动下那般张力极强,但已经展现了十分优秀的的声音完整度,不过这么驱动下在音色上还不如在上面捆绑系统中那么张扬。Q192驱动的牙塞三频分布均匀,能量感控制的十分适中,低频的下潜度明显优于前面两套前端驱动时的表现,但是下潜形体个人觉得还是有点偏圆,冲击力不足,然而这样下潜足和量感适中的低频加上动圈本身低频的自然度,Q192驱动的牙塞低频表现实属优异;高频方面,无论延伸还是解析,都是人们称牙塞高阻是作弊的最大体现所在,前端足够的推力和信息量供应下,牙塞的高频延伸高、解析力强而不失自然;中频则是这般配合下牙塞相对不那么出彩的方面了,Q192驱动下牙塞中频过于“中正”的表达形式使其缺乏足够的味道,当然,密度和结像还是十分不俗的。声场方面,Q192驱动下的牙塞与其他二者规模相当,纵向比其他二者更深,但横向要略逊一筹。

K3003:曾有不少烧友觉得,K3003一旦遇上推力较大的前端,特别是台式器材就很容易出现“过推”问题,但是在此次Q192的驱动中则没发现这个问题,不过这个应该是跟iFi iUSB Power对电流优化的作用也有不小关系。尽管K3003阻抗低灵敏度高,但还是能明显听出此套台机系统下的K3003声音张力要比先前两套前端下驱动的强,但是依然不能算上气势极强的一类。Q192驱动下K3003全频解析力强悍之余依然保持住了良好的控制力,低频下潜大致与牙塞相当,条理性和弹跳感强,鼓点清晰度极高。中高频方面衔接良好,线条感较之前面捆绑组合驱动时有所增厚,不过极高频的延伸略微显得过尖,在还原极高频的时候耐听度方面有所扣分。人声表达感情十分到位,是女声,磁性十足且细润甜雅。

R40:同样是低阻抗高灵敏度,当遇上推力大信息量多的台机时,R40的全盘则显得不如K3003了。低频方面,R40低频质感过硬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量感略显偏多,而且在一些鼓声与人声同奏,如演绎 玉置浩二-酒红色的心 的时候,显得鼓声太近且过于集中,烘托感没能表现出来。变现一些如AVRIL LAVIGNE- <AVRIL LAVIGNE>这样节奏快,且电子乐器元素较多的音乐时,虽然冲击感强,但是缺乏足够的条理性,耐听度不足。在大编制群奏音乐的表达中,R40同样也缺乏足够的控制力。不过,R40一些固有的特点在台机驱动下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R40的解析在Q192的驱动下得到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结像感强,人声凸出感稍强,换气声口水声都几乎是这次测评的所有组合里最突出的。声场方面,从规模感而言,Q192驱动下三者实在伯仲之间,但K3003和R40都要更规整,而且R40的边界感隐藏也做的十分出色。

DT880:在看上面文字时,应该就有朋友疑惑“不是说好有DT880对比的?怎么一直没见”,的确,从来我都不对便携前端驱动大耳机有良好印象,何况这次用的DT880是250Ω的版本,所以知道以Q192作为前端这部分,我才把DT880搬出来了。DT880,非DT880 PRO,DT880应该是定位于艺术监听的一类,这与R40宣传里面的“跨界之音(监听和艺术欣赏的跨界)”多少还是有着相似之意。当对比完前面几个塞子后带上DT880,我的第一感觉还是,唉,到底是大耳机。Q192哪怕没到完全驱动好DT880的程度,但是这样的DT880已经具备其他几个耳塞所无法企及的宽松度和自然度,就不应该声音拆成一项项拿来对比了,大直径动圈单元对比小耳塞在空气感和空间还原的真实感上实在好太多,这就如同听完耳机去听箱子,听完箱子去听现场的差距一样。当然,还是有一些可以用于对比的地方,解析方面,DT880的信息量并不比R40多多少,凸出感也不如R40强,人声方面结像感不如R40般强烈,但是显得更自然冷静。总体而言,把DT880搬出来其实更多的还是想找找顶级耳塞跟高级别大耳机的差距所在,现在而言一些物理上的限制目前的耳塞还是难以突破的。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驱动好一个大耳机的成本以及耳塞的便携特质。

声音测评部分总结:

如果单纯论声音的硬素质,譬如整体的频响性能,三频的表现和声场、解析、瞬态表现等方面,R40有着是跟顶级非定制耳塞相若甚至更高的实力,这里有朋友可能会觉得此话跟上面的详细描述有所不符,但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这里测评的公模是跟私人定制的声音存在一定差距的。然而,如果细究到调音的功力,R40的确还有所欠缺,或者说R40宣传中的“跨界之音”理念还没完全贯彻好,目前而言个人觉得R40是有点用上了4颗很好的单元和最新的4分频技术,极想把自身的硬素质表现出来,追求着锋芒毕露而缺乏了一点冷静和耐心,对于R40而言,在整体完成度的提高上面还有一段路要走。

Part4:对丽声品牌电声工程师杨先生的采访实录

Q:说说你们设计R40的理念和初衷什么的。

A:R40设计理念是保证均衡的情况下要相对耐听,也就是所谓的跨界之作就是hifi和监听的跨界,没有传统所谓监听的干硬冷,又避免了传统所谓hifi耳机那种很大的音染。

Q:说说你对R40成品声音效果的理解

A:R40基本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中频饱满耐听,低频有量感也有层次感,高频略有滚降,不过公膜的滚降稍微有点多。。。

Q:你们认为耳机里的标杆是什么,R40有借鉴它吗?你认为差距在哪里?最难突破的又是什么?

A:耳机里面的标杆我是比较愿意用HD600做比的,这个耳机频响最平直,然后在HD600的基础上进行我想要的操作。其实最难突破的就是分频和相位的控制,我们的分频中有专门调整相位的元器件,还通过导管来处理。分频的考虑也必须要考虑到能量的分配关系,其实我们的单元选用到使用都是有很多的手法,特别是对复合单元,我们的电路设计还是相当复杂的.

Q:你觉得公模跟私膜的差距有多大?差在什么地方?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

A:公膜和私膜的差距主要就是高频和声场,但是也不是特别准确,因为每个人耳朵不一样,耳道结构就决定了耳塞在每个人耳朵听见的都不一样,但是私膜耳塞从出厂时的一致性和准确度从经过了严格的电声测试,是精准而且高度一致的。但是不排除有部分顾客的耳朵太小,需要进行特殊的处理,这就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希望以上四个Q&A能够解释到一些朋友的存在的疑惑。

Part5:不得不提的一些优势

以上是R40 PDF说明书的截录,其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成熟标准企业的丽声品牌,从细致的中英文产品电子说明书(里面包括产品信息,佩戴方式,注意事项,售后等详细的中英文说明),到完善的问题处理方案,遍布全国的服务网点,这些都是国内目前其他品牌难以比拟的。而且完善的企业制度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丽声在制作定制耳塞这种需要高精度配对的产品上,也有更高的品控标准。

总结&后话:

在国外品牌定制耳塞价格不断走高的大潮中,R40售价四千人民币的确算不上高价的级别。诚然,我们或许无法对R40的调音完成度给予十分高的评价,但我们无法否认R40在声音底子上拥有着十分不错的素质水平,何况私膜版本理论上是会有更好表现的,加上定制耳塞的制作难度和特性,个人认为R40在此价格段还是有着不俗的竞争力。

国产定制耳塞曾在过往很长一段时间里给我们的印象都是“小作坊,不可靠”,丽声品牌的“不得不提的一些优势”是我们不该忽略的产品附加值。在烧友们对定制耳塞要求不断增多、提高的同时,定制耳塞行业里的优胜劣汰也进行着,丽声品牌无疑是一个有实力有潜力的新力军,在此希望丽声品牌能够在坐拥固有优势的基础上,继续完善优化技术, “跨界之音”这个丽声品牌从推出R40开始推出的概念还是得到了不少烧友的认可,所以也希望丽声品牌能把“跨界之音”理念更好的运用到产品中,在接下来的产品中给予我们更大的惊喜。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