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yboost不仅是大容量与高速度需求

互联网 | 编辑: 徐晓赟 2007-03-19 00:00:00转载-投稿

Vista家用版已于07年1月底正式上市,消费者迎来了操作领域的新时代。面对vitsa众多的特色功能,最为鲜明的当属ReadyBoost功能,因为它开启了NAND Flash应用领域的新纪元。

我们知道,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当内存容量有限时,操作系统会在硬盘中虚拟一个内存空间,用于存储物理内存中的活动数据。然在Vista操作系统中,通过ReadyBoost,能够以NAND Flash辅助内存的存取,来作为保存常用程序的预存区(虚拟内存),以减少对硬盘的访问次数,进而提升计算机的运算效能。原则上像U盘、存储卡及MP3等具有NAND Flash的保存组件,都可做为ReadyBoost的应用领域。但目前在许多媒体的评测过程中,市面上的一些大容量、高速度的U盘及存储卡并不能支持该功能,即便采用具有读写速度优势的SLC NAND Flash也不能通过测试。究其原因何在,我们要从ReadyBoost功能的本质意义来了解。

弥补内存容量的不足

Vista 操作系统对内存容量的需求为1G,据目前众多测评机构使用经历来看,Vista单系统就要耗费400M左右的内存,因此1G容量仅是基本需求。当运行多个文件或大型游戏时,1G的容量势必会超负荷运行,难免会在硬盘中虚拟一个内存空间。此时运用ReadyBoost功能,能够通过NAND Flash缓解内存的存取空间,从而有效提升系统运算的整体效能。

若要系统有明显的效能提升,在容量方面NAND Flash应与内存容量的配置比例至少达到2:1。也就是说,如果采用1G容量的内存,应标配2G容量的NAND Flash。然而当采用2G容量内存时,绝大多数的文件及3D游戏都能有足够的空间去运行,很少用到“虚拟内存”的使用。由此不难推断出,该状态下ReadyBoost功能的加速效果将会明显降低。因此,对于ReadyBoost来讲,并不意味着NAND Flash的容量越大效果越好,只有当内存容量无法满足应用时,ReadyBoost才能达到理想的加速功效。

优化硬盘随机速度的缺陷

前面我们提到了,当内存容量有限时,操作系统会在硬盘中虚拟一个内存空间,用于存储物理内存中的活动数据。所以,此时虚拟内存的速度等同于硬盘的速度。说到这里,许多用户也许会产生疑问:硬盘的读写速度这么快,为什么反而要用U盘来进行加速呢?据了解,目前硬盘的顺序访问速度可达到80MB/s以上,即便速度最快的SLC NAND Flash也很难达到该水准。但由于硬盘的寻道时间过长,从而导致了硬盘非常低的随机访问速度,有些甚至仅能达到1MB/s左右。因此,虚拟内存的速度受限于硬盘的随机访问速度,从而系统的运算效能整体下降。这也是ReadyBoost功能应运而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系统及应用程序来讲,需要更多的是随机存取速度。想比之下,支持ReadyBoost功能的NAND Flash的随机访问速度可高于硬盘几倍之多。例如美国著名存储厂商PNY公司推出的2G威盘(世界最小的U盘),随机读取速度达到了5.7MB/s。在ReadyBoost功能下,可把威盘作为“虚拟内存”使用。当系统在内存超负荷情况下运行时,首先会到威盘的SuperFetch缓存中查找活动数据,由于威盘的随机读取速度比硬盘快很多,从而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性能。另外,由于该功能减少了对硬盘的读取次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对硬盘的寿命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因此,ReadyBoost功能对于NAND Flash的需求不仅仅是盲目的大容量及高速度,而是与内存成一定比例的容量及比硬盘更快的随机读取速度。只有当内存容量无法满足系统运行时,ReadyBoost才能达到理想的加速功效。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