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触过很多可穿戴设备之后,我们渐渐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个人健康和健身,不能混为一谈。对,就是那个经常被提到的“健康和健身”。
在可穿戴市场,你会经常看到人们把这两者搞混,更多的时候,这其实是出于营销的需要。所以如果你想要买一个智能手环,必须搞清楚,到底是为了让自己摆脱沙发土豆的状态,还是你自己已经很好动了,只不过想让自己的身形变的更好。
“大健康”与“快速健身”
不可否认,可穿戴设备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其潜力也是无穷的。根据普华永道PwC的数据,一年前,十个美国人中有一人拥有一款可穿戴设备,现在五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购买了可穿戴设备。其中,每天使用的人数更是接近一半。
同时,这也意味着仍然有很多人尚未接触可穿戴设备。
对于那些开发追踪我们身体和运动的应用以及设备的人来说,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可穿戴设备宽泛的潜在市场和最大的社会回报都是在健康层面。如果你可以让那些糖尿病前期的人(这类人在美国大约有8600万)通过锻炼和合适的营养补充就能脱离危险区,那么这对那些人甚至是整个健康体系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但事实上你会发现,那些购买穿戴设备或者订阅付费服务的人,本来就是健康的。那些健身应用中最活跃的人担心的不是自己的健康,而是为了赢得铁人三项。健康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过剩的选项。
因此你会发现,现在那些打着个人健康旗号的厂商们推出的产品其实都在强调跟健身有关的功能特性,以英特尔的Basis为例:它的B1原先不过是一个全天候的跟踪器,而最新款的Basis Peak则带有运动相关功能,比如同Strava之类的可以准确识别心率信号的应用兼容。而Fitbit一开始也只是一个简单的计步器,而明年他们带有心率测量的新品也将正式上市。
其实如果开发者能够找出一种展现心率的细微变化同自身健康的关系的话,那么心率监测早晚会成为一项大众功能。但是现在,心率监测更多的出现在专业的运动领域。
健身范畴将会变得更宽,也更廉价
那些最初只针对铁杆跑步粉丝或者健身婊的健身应用的厂商们则已经开始试图吸引更广泛的用户。这其中就包括RunKeeper的Breeze应用以及Runtastic的Runtastic Me应用。
健身追踪产品的另一个趋势是,它们正变得越来越廉价。Misfit Flash和Jawbone Move售价都不足50美元。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同那些不依靠额外硬件只在智能手机上运行的免费app竞争,因为目前很多智能手机都内置有专门监测运动的传感器和处理器。
除了智能手环和手机app,也有一些智能手表厂商正试图参与到健身市场。其中之一就是苹果和它将于明年上市的Apple Watch。当前,Apple Watch上的一些功能定义的还比较模糊。比如说,目前还不清楚苹果会采用什么方式精确测量心率数据。苹果只提到了心率数据会有助于“衡量你的(运动)强度”。市场上其他一些智能手表,比如三星Gear Fit以及微软手环,也都提供心率监测功能,但是并没有更深入的利用这些心率数据。
在短期内,智能手表将会占据健身市场的高端部分,Fitbit Surge和英特尔Basic Peak这样的追踪产品将会占据中端市场,而那些低于50美元的追踪器则会占领低端市场,也包括一部分礼品市场。但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健康相关功能被移植到智能手机当中,现在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直接通过自己的手机来观察自己的运动状况。
市场细分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目前的细分方式并没有回答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这样细分?是按照健康功能,还是健身功能?更智能、更廉价的设备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只有当我们看到更多贴心设计、以提高用户特定生活品质为目标的产品出现时,我们才会更好的理解可穿戴设备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