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鸿:创新驱动新常态

互联网 | 编辑: 钱嘉春 2015-01-15 00:00:00转载

2015年1月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人民日报社作为指导单位,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主办

2015年1月9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人民日报社作为指导单位,人民日报《环球人物》杂志社主办, 国家行政学院国际事务与中国外交研究中心、北京温州商会协办的“中国影响力论坛”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礼堂举行。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前会长梅兆荣出席论坛并致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行政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的权威专家,国内外企业、商会代表300余人与会。

本届论坛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宗旨,分别从中国经济“新常态”、中国海外利益、中国企业“走出去”与中国境外投资崛起三个角度来阐述中国影响力。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李小林在致辞中表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不断提升,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也随之提高。期望更多的社会各界人士能够加入到民间外交工作中来,为中国影响力的提升保驾护航。

商务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吴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培林、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前主任王健、重庆市行政学院副院长唐青阳、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教授王茹等官员和专家,以及荷兰皇家帝斯曼集团中国区总裁蒋惟明、美国中国商会副会长王晓平、北京温州商会常务副会长许开裕、亿思达科技集团董事长刘美鸿等企业家及商会代表,就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增长动力和风险管控、中国海外利益与“一带一路”、中资企业境外投资机遇、困境与对策等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亿思达科技集团董事长刘美鸿表示,站在一个企业的视角或者站在民营经济的视角解读和理解新常态到底是什么?新常态是针对于老常态,中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30多年,旧常态,就是中国制造撑起了中国经济现在成为第二大经济体。接下来新常态是什么?站在企业的角度来讲,就是创造创新,下一轮只有用创新驱动型的经济成长才能承载着新常态。

他认为,现在中国经济原来是以制造型的人口红利,把成本做低,把市场做大,从现在来讲应该说我们现在中国制造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总量也非常大,已经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现在大家都是以做大为主,大家不断拼价格,从价格上找突破口,从经济总量来讲只是一个经济的转移,并没有产生新的增长量。从另外一个视角就是价值的角度来讲,如果一个蛋糕只是把它做得更大、做得更好,能不能从创新的角度来讲,能不能做寿桃呢?蛋糕已经很习惯或者已经很熟悉了,没有新意了,能不能变成寿桃?从价值的角度上讲让人们体现更多不同的东西,转变要从价格型向价值型转变。

刘美鸿指出,做大是过去旧的常态,做强是新常态。中国手机市场这么大,一年可能是几亿部,占世界的份额非常大。但是有几个企业能够在国际上或者品牌上能喊响呢?有没有强呢?亿思达其实以前是没有做手机,但我们在全世界第一个推出全息手机,但这次在美国拿了2015年ESC创新奖,从我们企业本身来思考这个问题,不会去拼大,我们主要是要做强,如果站在整个行业来讲,如果做强,哪怕企业再小,但是在行业里能够立足,对经济是做增量的事情。所以新常态来说做强是新常态。

“新常态”是中国经济状态的一种回归,当前,中国整个产业格局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很多产业都在探索新思路,寻找合理的出路。说到底,我们需要的就是一种创新的思维,还要知道创新的方向。过去,中国企业是制造思维,现在要朝创造转变了,若是结合互联网思维,引领创造,一定会为中国经济注入全新活力。

刘美鸿表示,中国很多中小企业非常优秀,有好的思维,好的研发成果,好的团队,好的管理理念,但是在同质化市场氛围中,拼价格,拼一些伤害企业的东西,很难做到良性状态。若是有资金作为支撑,这些企业会变得更有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会对规范市场起到良性作用。

在合理的监管下,资本市场自由化,让更多有价值的企业可以借助资本的舞台,实现自身的价值。优胜劣汰,好的企业能借助资本市场,得到长远发展,无形之中为产业升级,经济调整做出了贡献。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