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网站CNET今日刊发了一篇三星移动支付工具Samsung Pay的评测文章,内容如下:为了打造自家的移动支付系统,三星今年年初收购了LoopPay。当时普遍的质疑是,三星能否将这项服务与自己的手机以及可穿戴设备顺畅整合起来。毕竟这些年来,三星为Galaxy系列手机推出了大量新功能与应用,而其中许多都被用户淡忘了。
现在有一个机会检验三星那次收购的成果。该公司7月15日开始在韩国测试移动支付平台,初期的测试参与名额为1000人。三星计划在8月正式推出这个移动支付系统,时间可能正好赶上Galaxy Note 5手机发布。
移动支付市场目前激战正酣,谷歌公司推出了Andorid Pay,苹果则拿出了Apple Pay,两家公司都在加倍努力,而三星则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追赶。这篇测试报道将让我们了解目前三星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情况。
简单易用
和其他竞争者一样,三星也一直在宣传自家移动支付系统的易用性。这是最重要的买点。如果弄懂一款应用或服务的时间越长,消费者接受它的可能性就越小。
将信用卡信息录入到Samsung Pay的过程非常简单。在首次打开这款应用时,它会要求你拿信用卡注册。和Apple Pay一样,你要做的只是将实卡放在手机摄像头前,它会在1秒钟的时间里读取卡片上的数字。
Samsung Pay最多可录入10张卡片,用户可以通过左右扫动的方式选择最常用的一张卡。不过,现在在手机上还无法一次显示所有卡片。
在卡片注册完毕后,有两种方法打开Samsung Pay:点击应用图标,或者从屏幕下方向上扫动,再拖拽出常用的信用卡。两种方法都很便捷。
一旦常用卡的图案显示在屏幕上,用户便可以选择输入密码,或在Home键上用指纹解锁。想用指纹解锁的话,需要事先在录入卡信息的时候进行设置。在身份确认完毕后,用户便可以将手机放置在商店支付终端上,付款程序会自动激活。一旦付款成功,手机屏幕上会出现一份电子收据。
指纹识别的速度很快。Galaxy S6的Home键要比Galaxy S5高出一些。三星内部人士称,这样设计是为了提高指纹识别的能力。如果Note 5也配备了同样的指纹识别器,那么消费者绝对不会因为这方面的问题抵触Samsung Pay。
打开应用要花7到8秒,具体时间还取决于手机读取指纹的速度。
由于苹果的Apple Pay尚未在韩国推出,所以测试无法对这两者进行比较。
向“下”兼容
与其他竞争者相比,Samsung Pay最大的特点在于既支持磁力安全传输技术(MST),也支持近场通信技术(NFC)。近场通信是目前免接触式支付系统采用的技术。来自LoopPay的磁力安全传输技术则可以让Samsung Pay配合所有的磁条刷卡器使用。
笔者在首尔江南区的咖啡店、餐馆以及便利店中实地测试了Samsung Pay。
咖啡店的收银员似乎不知道Samsung Pay是什么东西,便利店里的收银大妈也是毫无头绪。考虑到这只是测试的第一天,这些情况都可以理解。这两家店中的刷卡器都很老旧,明显不是免接触式的。不过只要把手机靠近刷卡器,Samsung Pay就可以正常工作。便利店中的大妈对科技进步赞不绝口,非要笔者再买点果汁,好仔细看看这个支付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另一家咖啡店中的收银员更懂科技。他表示,由于无需更换刷卡器,相信Samsung Pay很快就会普及。
近场通讯在韩国发展得很慢,这里的免接触式刷卡器比欧洲少,而三星在当地市场的份额为60%,因此它在韩国的用户可能会超过苹果的Apple Pay。
不过,发达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美国更多还是磁条刷卡器,所以在那里Samsung Pay也有优势,但适配容易不一定就代表普及率高。在NFC占主流的欧洲,估计三星没有太多机会。
对于新兴市场来说,多一种支持技术总是件好事。许多国家计划普及NFC,但尚未实现这个目标。既有MST又有NFC保证了Samsung Pay在这些市场的易用性,只要三星手机在中低端市场能卖动,而且移动支付服务不断发展,三星移动支付系统在新兴市场的普及就没问题。
移动支付VS信用卡
Samsung Pay和智能手表面临的挑战一样:它们真能取代我们习惯的老钱包和塑料信用卡么?
就新旧更替来说,新产品的优点或者说卖点必须要明显,或者说要胜过老产品,就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手机那样。
对Samsung Pay和它的对手来说,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从口袋里掏出钱包,再从钱包里抽出信用卡支付,笔者只花了大约3秒钟。而用Samsung Pay要花大约6秒钟。那还有什么理由要扔掉我的旧钱包呢?
三星、苹果以及谷歌都把安全性视作一大重要优势。三家厂商都使用了基于令牌的安全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支付时传输的是一串随机数字,而不是你的信用卡信息。不过,和钱包一样,手机也可能丢失。如果丢的是信用卡,我还可以打电话挂失。
从另一个角度说,智能手机从一开始就强调“多合一”的特点,而且手机是非常私人的一种设备。钱包和钱包里的现金、信用卡都很重要,但我们不会像把玩手机那样,和它们产生交互。或许在用过电话、Twitter、音乐、电子邮件以及视频通话后,一般人会自然而然地用智能手机进行支付。人对手机的情感依附要超过钱包,这或许对这些支付平台有所帮助——而且这本身可能就不是二选一的事情。
移动支付仍在发展。其他更便捷的支付方式也并不示弱,例如那些整合了已有网络支付系统的工具。Samsung Pay在8月的发布能否如愿以偿,这一支付系统未来将如何演化,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