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大短板多 BAT入局VR能否顺风顺水

PChome | 编辑: 张超晔 2016-03-29 05:00:00原创

自从去年年末开始,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逐渐成为最为高频的词汇之一,无论在影视行业还是游戏行业,发展VR产业都成为各大巨头非常明确的战略方针。

自从去年年末开始,VR(Virtual Reality,虚拟现实)逐渐成为最为高频的词汇之一,无论在影视行业还是游戏行业,发展VR产业都成为各大巨头非常明确的战略方针。3月17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VR实验室,并透露其发展战略“将发挥平台优势,同步推动VR内容培育和硬件孵化”。而早在去年12月,腾讯就已开展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百度视频也于当月上线VR频道。BAT同时大举进发VR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继互联网、智能手机之后,改变未来的下一项技术很可能由虚拟现实来完成。众多机构预测,未来VR产业市场规模有望在三年到五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硬件设备、娱乐内容、跨界服务三大投资机会将不断显现。2016,VR产业或迎来“黄金元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300亿美元。

VR市场毫无疑问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也成为BAT共同瞄准的香馍馍。大市场带来的是大竞争,就目前VR市场的情况来说,谁能解决好市场存在的几大短板,谁就能够占据战略上的主动。

低端产品用户体验差

VR虽然是个比较新的词汇,但其实以VR为卖点的设备早已有了,简单搜索一下淘宝,就能找到各种VR眼睛,200-300RMB 的价格也是比较亲民。然而这就能被称作VR设备了么?大部分用户在长时间佩戴眼睛后都会产生不适的感觉,在体验过程中常出现头晕的症状。作为VR设备痛点之一,舒适度一定程度上造成用户粘性的下降。

目前大多数的VR产品宣传更像是概念炒作,而技术展示方面却羞于启齿。另一方面,屏幕分辨率、刷新率,芯片计算能力、功耗以及元件等硬件方面的瓶颈,也制约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移动端的实现。

高端产品价格太高

一分价格一分货的道理非常适用在VR领域,以业界公认的高性能VR产品Oculus Rift为例,其预售价高达599美元。据研究机构Touchstone Research称,60%的互联网用户对VR设备价格的接受上限为400美元,接受价格在200-400美元的用户占压倒性多数。如果你想真正体验到VR带来的全新感受,你就必须得花费大价钱,鱼和熊掌之间的问题也是各大厂商需要解决的问题。

产业生态紊乱

由于过多“业余选手”入局,VR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山寨遍地、盗版成风,虚标参数、技术造假更是常有之事。“拿来主义”“捞一笔就跑”反映了很多从业者掘金VR市场时的畸形心态。

缺乏统一标准

由于VR硬件和软件的团队分离,要达成性能和效果之间的平衡很难。而单就硬件来说,厂商之间会涉及许多不同领域,推动标准化,需要一些大厂的主动支持与参与。VR要达到智能手机、个人电脑等领域同样成熟、清晰的产业标准,还需相当深度的积累。

国内外国外产品的竞争

从全球范围看,VR市场的火热早已引爆投资潮。据悉,包括谷歌、OPPO、暴风在内的涉足VR厂商60%以上都获得了资本的青睐,获得了从数百万元至数亿元不等的融资。资本的疯狂追逐,也侧面证明了对VR市场的认可程度。而国内市场也是群雄并起,包括乐视、小米、华为、360、迅雷等一众国内名企先后跟进,发掘自身VR细胞,推出了一系列相关产品或服务。

BAT作为国内最大的三家互联网企业实力不言而喻,面对目前市场大短板多的情况,谁能够首先做到整合资源,解决几大核心问题,谁就能在VR领域打下一个量好的基础。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