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杀”事件频频,到底谁是受害者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7-05-22 13:34:00原创

当前炒得沸沸扬扬的“误杀门事件”,引起了很多人的热切关注。5月18日,在赛门铁克SAV 2007-5-17 Rev18版本的病毒定义码中,将WindowsXP操作系统的netapi32.dll文件和lsasrc.dll文件判定为Backdoor.Haxdoor病毒,并进行隔离,导致重启电脑后无法进入系统,并出现蓝屏、重启等现象,造成了大量的数据丢失,系统崩溃,损失惨重。无独有偶,5月19日上午,许多卡卡用户向瑞星求助:用卡巴斯基杀毒软件杀毒后,瑞星卡卡上网安全助手无法正常升级。经过瑞星研发部门测试分析,发现卡巴斯基杀毒软件,把瑞星卡卡的升级组件识别为病毒,并将其彻底删除,导致瑞星卡卡无法升级。同时,当卡巴斯基杀毒软件的实时监控功能开启时,用户即使重装瑞星卡卡,其升级组件也会被继续杀除,导致该产品无法升级。

在我的电脑里一开始什么杀毒的都没有装,但被朋友警告之后,装上了瑞星,并且是那种免费升级的。但我觉得根本就没什么用,尤其是中一些木马之类的病毒,根本是杀不干净的。最后还不是得重装系统。

我的本儿买了没几个月,都重装N次系统,直至现在我对所有的杀毒软件都不抱什么信心,干脆什么都不装,就准备中了就重装,这实在是无奈之举,也是最笨的办法。现在尽管赛门铁克已经公开道歉,修复了bug,并提出了拯救系统的方案;瑞星已经声称在与卡巴斯基协商解决办法,并宣布了卡卡是无辜的。整个事件似乎暂时平息下来了,但是,绝对没那么简单。“误杀门事件”疑云重重,留下的后遗症,值得我们去分析和思考。

对于造成的重大损失,很多用户要求其赔偿,但是诺顿方面搬出免责条款,只管杀不管赔。用户的索赔倒不是什么大事,但要是因此丧失了中国这么大市场和民众的信心,那才是真正的灾难。对于个人还好,大不了就重装系统,但是企业级的用户,能天天去重装系统吗,经得起这样的折腾吗?相信经过这次的事件以后,大家对这些杀毒软件的信任度也会有所降低,是不是还会去用呢?

诺顿的这次失足还给了国内杀毒软件绝好的机会。瑞星,江民和金山几乎都在第一时间提出了解决诺顿错误的方案,瑞星甚至于在MSN上打出了拯救诺顿错误的广告,尽管说这种做法有些落井下石的嫌疑,不太让人接受。从本质上看,这不仅是诺顿的问题,而是整个外国杀毒软件的口碑问题。原来月亮并不是外国的圆,大概国人开始理智些了。这也昭示了我们网民的一个特点,也许我们需要的并不是一个杀毒能力超强的软件,而是一款能让我们感觉安全的软件,尽管只是感觉,也许事实并非如此,但就算被蒙蔽了,对于大部分网民来说,都无所谓了,无知者无畏。

这次更坚定了我电脑不装杀毒软件的信心,本来装上杀毒软件是为了保护生活系统的,但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无穷尽的烦恼,也希望杀毒软件厂商再细心一点,看好了再杀,人们实在是经不起折腾了,让人们的生活轻松一点吧!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