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构造原理(10)——调焦与测距原理

互联网 | 编辑: 2005-05-21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调焦与测距原理 [1]

一、调焦原理


实际照相时,被照物体与照相机的相对距离,每次总是有变化的。由高斯公式1/l'-1/l=1/f'可知,对于不同的照相距离l,其照相光学系统的象距l'也将随着变化。为了使不同距离的被摄物体能够正确地成象在焦平面(即胶片平面)上以得到清晰的影像,必须随时调整镜头与胶片平面之间的距离l'来适应物距l的变化。镜头的这种调整过程就称为调焦。为了正确地进行调焦,一般在调焦前还要测定出被摄物体到胶片平面之间的距离,这个过程便称为测距。


二、照相机镜头的调焦方式


照相机镜头的调焦通常采用下述三种方式来进行:


(1)改变象距的调焦方式 照相机镜头对无穷远物体对焦时,它成象在镜头的焦平面上,即l'=f'。当摄影距离缩短成有限距离时,如7m,3m,…(指被摄体到照相机胶平面之间的距离),象距l'都会拉长。实际上135照相机的胶片位置是相对不变的,因此只能将整个镜头向前伸出有限距离x',此增大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象点正确地落实在胶片平面上,以保持象面的清晰度。这种保持镜头焦距不变而改变象距的调焦方式又称整组调焦。此增大量x'称调焦量。
这种调焦方式在使用时,只需转动镜头上的调焦环,调焦环上刻有与调焦量对应的底片与被摄景物之间的距离标尺,调焦环带动镜筒上的多头螺纹,让镜头产生轴向移动,使镜头的焦点落实在胶片平面上。由于是整组移动镜头,镜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因此能始终保持镜头的成象质量处于最佳状态。


(2)改变焦距的调焦方式 这种调焦方式是通过移动镜头中某组镜片的轴向位置,从而稍微变动了镜头的焦距,以使物距变化时能保持象距不变。为前组调焦示意图,它是最常采用的调焦方法之一。可以前组单片调焦,也可以前组一齐移动调焦。此外还有采用中组或后组的调焦形式。这种调焦方式的优点是调焦时整个镜头可保持不动,调焦量小,调焦机构也较简单。变焦镜头由于镜片多,体积大,整组移动有困难,往往多采用这种方式调焦。


(3)固定焦点方式 目前市场上供应的简易型照相机的镜头位置大多是固定不变的。即不管物距多少,照相机的镜头与胶片之间的距离始终固定不动,这种调焦方法称为固定焦点法。尽管这样,由于限制了弥散圆的大小,照相机的拍摄质量也还是有一定保证,实际上此类照相机是利用“景深”调焦,又称超焦距法。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