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机构造原理(7)——镜筒与光阑

互联网 | 编辑: 2005-05-21 00:00: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与一般光学仪器相比较,照相机镜头的结构较为复杂,往往由相当数量的镜片所组成。这些镜片在进行光学设计时,其相对位置都是当作完全理想情况来进行设计处理的。

镜筒与光阑 [2]


二、光阑


照相镜头的光阑可分为视场光阑和孔径光阑两大类。


视场光阑的作用是限制成像范围,如照相机胶片前面的画幅框(又称片框)限制了象面视场,则片框即为镜头的视场光阑。照相机中一般所述的光阑,俗称光圈是指照相机的孔径光阑,用以控制胶片上的照度和获得不同的景深。镜头孔径光阑的位置,在镜头开始设计时便被确定了。若移动光阑与镜片的相对位置,镜头的成像情况将发生改变。基于象差的原委,光阑一般都安置在镜头的中间。近年来小型35mm镜头快门照相机不断追求小型袖珍化,为便于镜头专业化大批量生产,在许多塑料相机中已将光阑移至镜后,即镜后快门无后组方式,称单边结构形式。


光阑是由光阑叶片、光阑动圈、定圈组成,并通过光圈调节环及传动控制机构来控制光阑叶片的运动。当转动光圈调节坏时,光阑叶片随之转动,叶片之间围成的孔径面积发生变化,改变了镜头的相对孔径值,调节了象面的照度。


由于象面的照度与(D*D/f*f)成正比,要使象面照度降低一半,D(入幢直径)必须缩小1.414倍,即D'=D/1.414,此时才有(D'*D'/f'*f'=D*D/2*f*f)。可见摄影镜头的光圈数F是按1.414的倍数来变化的。光圈数可由公式F=1.414*1.414*…,n=0,1,2,…来求得,这样得到的F数系列为1,1.4,2,2.8,4,5.6,8,11,16…但镜头的最大F数如F1.7、F3.5等可以不在系列光圈值内。光圈数系列的制订,保证了光圈改变一档,象面照度变化1倍。这样一档光圈便与一档快门速度对应起来。转动光圈调节环,还可以发现各档光圈之间的转角是相同的,这是现代照相机镜头结构的又一特点,这种结构称为等间隔可变光阑。光阑值每差一档,光圈调节环就转动一个固定的角度。调节环的等角度转动,不仅使操作手感相同,而且能方便地把光阑变化信息通过线性电位器转换成电信号,传送到测光(或自动曝光)控制系统。


以上所述的光圈,称之为F制光圈,它仅仅考虑了镜头的有效孔径D和镜头焦距f之间的几何关系。实际上光线通过光组时,由于镜头对光线的吸收或反射将会造成光能的损失,此时即使镜头具有相同的光圈数(F值),仍有可能使胶片获得完全不同的曝光量,甚至相差达l~1/2档。因此需要根据整个镜头的实际透射比来标定镜头的光圈,用以替代单纯焦距和有效孔径D的几何关系,并考虑镜头中对光的吸收和反射所引起的光能损失,这个光圈称之为镜头的T制光圈。它与F制光圈的关系为式中:τ——镜头的透过率。


目前照相镜头中采用的光圈值仍以F值表示,而在自动曝光照相机中,已应用T数系统进行调节和显示。

本文来自:www.fengniao.com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 上一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