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网络财富被盗 玩家五年心血蒸发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7-06-22 10:30:00转载

“我的上千万元一夜之间全没了!”昨日,佛山石湾的袁先生焦急地给本报打来电话。原来,他丢失的是悉心经营了五年的网络游戏中的极品装备以及几千万游戏现金,而他每个月缴费的密码保护预警服务竟然毫无察觉!虚拟世界的财产算财产吗?袁先生是否还能追回他丢失的“上千万元”呢?

事件:五年网游心血一夜“蒸发”

从××西游公测时起,袁先生就开始玩这款网络游戏,至今已有五年时间。
 
只要生意清闲点,袁先生就会打打游戏挣游戏币,甚至于自己花现金去购买一些贵重的装备。

2007年6月12日上午8时,袁先生照常打开店门准备上网玩游戏,却愕然发现,自己注册的会员账号、极品装备以及几千万游戏现金不翼而飞。袁先生悲痛欲绝:“就像自己的孩子走失了,吃不下也睡不安。”

质疑一:运营商系统中毒

“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被别的玩家盗走了,二就是运营商的网络数据出现故障。”袁先生说,他玩网络游戏都是在自己的电脑上,别人不可能知道他的账号密码。

袁先生透露,就在他的网游现金和装备一夜消失后,连日来游戏里的不少玩家都纷纷抱怨自己的账号被盗,“大家都怀疑是上周运营商系统中了病毒。”

但袁先生通过邮件和电话等方式多次与运营商联系,得到答复都是网游的数据库没有问题。

质疑二:密码保护形同虚设

袁先生说,为玩这款网络游戏,他专门申请了每个月5元的密码保护服务,服务上声明如果发现装备大面积被解锁等情况将通过短信第一时间通知玩家,“我拥有各种装备都是加密的,账号被盗为何没有任何密码保护的短信通知我?”

追讨:向运营商索要交易记录遭拒

按照游戏规则,游戏人物的装备必须通过交易才能转移出去。但袁先生向运营方提出要求打印自己网络游戏装备的交易记录或去向,却遭到了运营商的拒绝。

昨日上午,根据网游××西游网页上提供的两个客服电话,记者与广东古今来律师事务所律师房长波拨打了多次,但均显示为电话录音无人接听,一直未能联系上该运营商。

律师:玩家对虚拟财产流向享有知晓权

“公民的财产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网络虚拟财产属于无形资产的一种。”房长波认为,虚拟财产既可以从游戏运营商处直接购买,也可以从虚拟的货币交易市场上获得,因而虚拟财产已经具有了一般商品的属性,也应得到保护。很明显,运营商拒绝提供玩家所有虚拟财产的流向的情况,是不合理的。

“玩家既然购买了网络游戏运营商提供的密码保护服务,就相当于签订了一份保管合同。”房长波表示,如果确实能够证明,运营商在袁先生的虚拟财产被盗时并没有按照合同的约定给予及时警示,导致袁先生财产损失,运营商应当承担由于违约而给玩家袁先生带来的损失。

【观点对对碰】

就网络游戏中虚拟物品丢失的事件,是据理力争还是大可不必在意,不少佛山市民表示出截然不同的观点。

正方:

网络“财富”应该受保护

在软件公司工作的欧阳先生表示:有些人有很多的时间泡在游戏上,这类人就会有很多的游戏币和物品;而有些人却没什么时间玩游戏,这类人在游戏中是穷人,“其实网游中的各种‘财富’也体现了时间就是金钱的理念,自然应受到保护。”

反方:

既是游戏不必太在意

而作为公司白领的陈小姐则提出,至于用人民币买卖网络游戏中的虚拟物品会带来欺骗、偷窃等不良后果,不用大惊小怪。“不要把网游想象成一尘不染的圣土,游戏游戏,玩玩而已,不必太在意。”

现实:虚拟财产被盗难辨责任

房长波称,目前虚拟财产被盗,较难分辨责任。越来越多的网络财产被盗案件受理量较多时,法院就会提出司法建议,在这个领域完善司法机制出台相应法规。此外,有了相应案件判例后,会对游戏运营商有约束效应,对网络游戏的规范也有一定帮助。

玩家:虚拟财产注意取证

事实上,在网络游戏中武器被盗事件时有发生。房长波表示,“在目前网络虚拟财产没有明确的保护法规之前,要想用法律维护自己利益,就必须提供充足的证据证明自己损失。”但一方面大多数人上网玩游戏都以娱乐为主,极少会注意收集充值卡等一些证据。

另一方面,玩家在取证较困难,因为很多游戏很难去判别这个物品是不是玩家自己直接取得的,所谓的价值也只是数字,较难与现实中的金钱联系起来。

运营商注意网络财物追踪

房长波认为,保护虚拟财产除了要在法律法规里明确有关条文,在技术上也应该更加完善。比如,对网络财物应建立完善的“网上追踪机制”,一旦出问题可以找到责任人。

房长波说,“当然,如果有一个第三方机构,保存玩家的数据,这样就更有利于避免类似案件发生。”

新闻链接

全国首例虚拟财产案
电玩高手告赢运营商

2004年12月,北京市二中院对全国首例“虚拟财产”失窃案作出终审判决,游戏运营商北京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须对游戏玩家李宏晨丢失的虚拟装备予以恢复。

从2001年起,李宏晨陆续花费了数千小时的精力和上万元的现金,在一个名叫“红月”的游戏里积累和购买了各种虚拟“生化武器”数十种。但一夜之间,他发现自己库里的所有武器装备都没有了。法院作出判决,认定被告北极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网络游戏安全方面存在欠缺,判令其恢复原告李宏晨的虚拟武器装备。(记者李欣欣摄影报道)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