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家长赶早找关系 高考没进行骗子就得手

互联网 | 编辑: uker编辑1 2007-06-28 00:30:00转载

高招骗局多发生在考生的分数下来后的录取季节,这些家伙们的招数其实很简单,无非是号称和高校招办领导熟悉,能拿来计划外指标进行所谓的“点招”,接下来拿钱,然后消失,但骗子吸引家长上钩的办法很多。
   
    令人惊异的是高考还没进行,就有家长上了当,骗子的招数竟然和去年的案件一模一样:装作和别的学生家长打电话,大包大揽,保证能上个理想大学,让急于找门路、听到谈话的其他家长主动上钩。
   
    家长赶早碰关系,骗子动手也不晚
   
     新密老王昨天白扔了两万块钱
   
    昨日上午,一位家长急匆匆跑到文化路派出所,说是有人骗了他2万块钱,“那可是给孩跑学校的钱。”民警李卫红一听,不禁感叹“又是招生骗局。”
   
    受骗的王姓家长人到中年,说自己来自新密,孩子马上就要参加高考,可学习不好,想考上理想的大学简直就是奢望,所以要赶早找人跑门路,让孩子到时候读个好学校。
   
    “他就在省招办门口和别人打电话,说考生的事情,谁知道他会是骗子”。王先生说他的熟人都用不上,自己只好在农业路省招办门口转悠,正在这时,一个看起来很有派头的40多岁男子,夹着厚厚的公文包也站在那儿,一会儿还打电话说“孩子的事包在我身上,不就是某某大学嘛,我的关系都熟烂了”。
   
    王先生一看这是个“高人”,就主动上前与该男子攀谈一个多小时,貌似爽快的骗子说先拿2万块经费活动一下,争取个非常少的“点招”名额。王先生说找到了关系自己非常兴奋,想都没想是不是骗局就到附近银行取了2万块钱交给他,该男子也确实留下联系方式和姓名,说很快就会有消息。分手之后,王先生突然意识到应该和“高人”一起吃个饭,联络感情,可一打电话,竟然是空号,这才知道是个发生在省招办门口的骗局。
   
    去年同样的案子,刑事案件变纠纷
   
    交钱没收条,砸下5万块没听一声响
   
    民警李卫红说省招办在她的片区,每年都会接手不少类似的高招诈骗案,去年接了10多起,但多数都发生在高招录取季节。今年骗子下手这么早,还真是出乎她的意料。
   
    “考生人数剧增,升学压力变大,迷信有钱就能上大学的家长今年赶早找关系,看来骗子也摸清了今年的形势。”李卫红说。
   
    说起去年,李卫红警官给我们回忆起了类似的一起案件:
   
    去年6月底,考生的分数下来之后,就在省招办门口,附近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用同样的手法吸引了一名考分不高的学生家长,这名大学生说自己的老师多年搞招生,和高校关系烂熟,只要拿钱,就能“点招”。结果信以为真的这位家长分批拿了5万元好处费,可直到9月底,孩子也没收到录取通知书。
   
    对这起案子后来的发展非常关注的文化路派出所民警常璐警官告诉记者:“这样的事情骗子一般都不留证据,即使留也很难追回被骗的钱。”
   
    常璐警官说:“去年的那个案子,受骗人还真找到了骗人的大学生。但一方说给了钱,另一方说没要过钱,刑事案件演变成了民事纠纷。”
   
    常璐说,在这起大学生骗钱案中,被骗家长当初试图让该大学生写收条,但被拒绝。在民警审问时,该大学生否认骗钱一事,家长又拿不出任何证据,诈骗成了纠纷,只能让受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虽然民警能从讲述中分析出这是一起诈骗案,但法律讲究的是证据。后来得知,这个骗人的大学生去外地了,此后再无消息,受害人只能白白受骗。
   
    防高招骗局得先解释清楚点招和所谓的私人电话
   
    细细盘点这些年的招生骗局,发现骗子的招数其实很简单,甚至有些笨蛋骗子在提前批次录取结束后,还在招摇自己和“军校”的关系,说自己能搞到军校的“点招”名额。
   
    实际上骗子一再重复的高校“点招”名额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事情,他们所谓的“点招”,就是高校招生办公室直接向省招办点名要某个学生的档案进行个别录取。
   
    明白招生录取程序的家长根本就不会上这样的当,因为高校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权力;加分条件、优先录取条件已经公开化的今天,省招办也不会“配合”哪个高校搞“点招”。
   
    另外骗子会煞有介事给你一些看起来很神秘的高校河南招生负责人的私人电话,以增加你对其的信任程度,实际上在到各中学做招生宣传时,这些负责人给很多学生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可以说这是公开的信息。张华

 

 

如果想了解更多英国留学申请 签证 学校排名 留学论坛 等相关信息以及详细资讯,欢迎点击中英网http://www.uker.net/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