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计算机做了这么多年了,对各种软硬件也算略知一二,但是最近杀毒软件的"争端"却出乎我意料之外。在我的概念里,杀毒软件是除了办公软件以外最不温不火的一类了,既不会像系统软件那样为了漏洞和bug百口莫辩,又不用像媒体软件一样为了花哨的外衣一日三新,更不用像即时通讯和网络工具软件那样为了插件和广告绞尽脑汁。他就像我们马路上的交通协管员,默不作声的做着一些保障的事情,看似并不重要,但是突然没有了,你又要奇怪为什么今天上班晚了半个小时?
这一场杀软的口水仗不敢说绝后,起码几乎是空前的。涉及厂商之多,争执之激烈,出来力挺的"粉丝"之广,都可以赛过一场全国级别的选秀活动了。我用杀软少说也有10年了,从最早的江民、瑞星,到后来的金山,再到卡巴斯基、趋势、诺顿、麦咖啡这些国际大牌的涌入,多多少少都尝试过。从我看来,杀软原有的优势现在还在,原有的缺点也没有完全得到改善。也是,杀软本就是一个被动的行业,见招拆招,见式破式,有了新病毒赶紧升级,有了新的病毒技术赶快破解,要想走到病毒前面去并不容易。这样的属性决定了杀软的路就是一条平平稳稳,不慌不忙的路,不可能有太多手段,也不可能有太多缺陷。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相互促进。事实也是如此,就像今年一下子成了爆炸新闻的误删事件、不兼容事件等等,本就十分平常,年年都有,只不过今年被推到风口浪尖上了。历朝历代,是凡警察捉贼,就有冤假错案,哪有完全正确的警察呢?杀软也一样,要想这几个厂商的几百上千个技术人员百分之百的对抗住全天下的黑客,也无异于痴人说梦。媒体的热情、外行的曲解和一些从业者借机炒作酿成了这次所谓的"风波"。其实,张三还是张三,李四还是李四,看热闹的跟着起起哄,散了,也就完了。
其实各个杀毒厂商都在拼命的做自己的技术,整个行业据我了解也在欣欣向荣的发展。针对这两年中国的恶意程序骤增的现象,很多厂商都在做针对性的处理。像趋势把自己的病毒实验室和升级中心迁移到中国,赛门铁克也是在北京和成都成立了两个处理机构来应对中国网络情况的变化,其余的厂商也不遗余力的推进自己的主动防御、未知病毒查杀等等概念,应该说,能存活下来的厂商都是有一定实力的。至于有的网友表示的哪个更好用,哪个能节省资源一说,我倒觉得这是仁者见仁的事情。有的厂商认为谨慎更重要,有的认为减少占用更重要,有的认为自动一点比较好,有的就认为凡是都要用户确定比较好。其实都是用心良苦的,用户可以有更丰富的选择,而完全没有指责自己没有选择的产品的必要。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粉丝",估计和媒体的放大作用不无关系。
提到媒体放大,我又想到了最近的一件事,就是新浪网刊登的有关趋势集团叶伟伦先生称:"误杀是杀毒厂商自我炒作"一事。如果说卡巴瑞星诺顿金山大打口水仗的事情是媒体的放大的话,我猜想这条新闻应该是说是媒体的歪曲了。相比部分等厂商,趋势这个品牌在国内一直走沉默路线,鲜有参与争论的举动,看样子是为了把自己"外来高端"的君子形象很好的保持下去的。趋势的头头儿公开表示"对手是自我炒作"这种事情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应该是媒体断章取义所为吧。但是我不在现场,也不能断言,一切只是猜想。
不过有个事情的应该看到的,那就是国外的"洋杀毒"们确实在中国遭遇了一些"土政策"。对市场规则的不适应也让他们有点挠头。说实话,这几个国际品牌的防毒控毒能力和产品线的丰富度确实不是国内厂商短时间内可以赶超的,在个人平台上区别还不明显,看一看企业级的市场占有率就明白了。希望国内的厂商在可以理解的保持销售策略的基础上,把更大的精力和财力放在研发上,用产品质量来说话。当然,现在的国产杀软已经非前日可比,很多产品已经能够打入国际前列了,我很希望看到在两三年内,国内的产品能全面的赶上洋品牌。
有人说2007年是中国杀软市场的低谷,我当然不能同意。我认为,2007正是各大杀毒厂商从前两年的恶意程序阵中清醒,崛起的一年,杀软的路正是坦途。呵呵,但愿我预测的没有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