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熊猫烧香” 来看电脑安全技术

互联网 | 编辑: 杨剑锋 2007-08-30 10:48: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软件防护构建第一道防线

编者按:“熊猫烧香”病毒给国内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也许你会归咎于病毒制造者是罪魁祸首,但是Windows平台自身在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也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事实上,现在木马程序已经取代病毒成为威胁计算机安全的新杀手——病毒通常只会破坏系统,让你的工作无法正常进行。但木马程序则会危及你的财务安全,伴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很多人已经习惯于在淘宝、易趣进行网上购物,网络银行的用户也因此日渐增多。如果用户的计算机缺乏必要的防范措施,木马程序将轻而易举盗走你的网银帐号和密码,加上国内一些银行的网银系统安全性不高,导致账户资金被盗的案件频频发生,至于网游帐号被窃取的事件更是层出不穷。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计算机的安全缺陷已经成为阻碍互联网发展的关键问题,倘若无法有效遏制病毒、木马以及骇客造成的破坏,信息安全根本就无从谈起。有鉴于此,IT业界发起了一场划时代的安全战役,TMP(Truste Platform Modules,受信平台模块)安全芯片技术与硬盘底层芯片防护将成为新的重点。

针对本机的安全:软件防护构建第一道防线

计算机安全是个笼统的概念,它包含的范围其实非常广阔,具体来说可以划归为三个类型。

1.本机系统的安全性,即操作系统是否容易遭受病毒的破坏;

2.使用的安全性,即用户计算机是否容易被非授权用户动用,导致敏感信息外泄,这一点对于大型商业机构尤其重要;

3.互联网的信息安全,如网银、游戏、电子邮件等敏感的账户和密码信息失窃,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互联网与人们生活结合得日趋紧密,网络信息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也是目前电脑安全的软肋。在这三个不同的安全领域中,本机安全是所有的用户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病毒、恶意代码、流氓软件、木马程序无处不在,系统频频被感染导致无法正常使用,Windows系统大概得负上很大的责任。

图1 网上银行系统自身可能提供了足够多的防护安全手段,但如果你的电脑已经中了木马,那么这些手段也是形同虚设。这相当于你安装了最坚固的防盗门,却被小偷复制了钥匙

众所周知,Windows系统本身存在太多的漏洞和设计缺陷,病毒木马和恶意代码的入侵易如反掌,加之Windows的权限概念形同虚设,用户大都是以“管理员”的身份登陆—即便是所谓的“标准用户”,也可以随便动用系统的核心文件,因此一旦病毒侵入系统,就可以对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倘若如果没有有效的外来防护,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大概很难在开放的环境中坚持上一个月,而反病毒软件与防火墙产品就构成了第一道防线。

图2 杀毒软件仅能起到事后防范,而无法查杀未知的病毒

单纯的杀毒软件一般局限于家庭应用,它的功能仅限于查杀病毒和恶意代码,虽然有大量的产品可供选择,但这些反病毒软件都是采用杀毒引擎+病毒库的形态构建,查杀病毒的性能由引擎所控制,而杀毒范围则主要取决于病毒库。(下一页)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7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