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商业时代:Gateway远嫁中国真相

互联网 | 编辑: 毛付俊 2007-10-06 00:30:00转载

寡头时代势不可当,昔日创业英雄黯然缴枪

  采访·撰文=刘启诚

  进军中国的口号声还没落下, Gateway就把自己卖给了一家中国公司。

  8月15日上午,北京,中国大饭店多功能厅,Gateway CEO埃德·科尔曼(Ed Coleman)面对记者,十分坚定地说,Gateway不会出售。他的这次北京之行,是为了8月16日与中国最大IT分销商神州数码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宣布Gateway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12天之后,戏幕揭开,却是宏基宣布以7.1亿美元价格收购Gateway。

  “奶牛”的牧场困局

  22年前,在美国爱达荷州的一家农场里面,Ted Waitt在其祖母的担保下,贷款10000美元,通过租用一台计算机和三张商业计划书,创办了Gateway。在1991年之前,Gateway一直被称为Gateway2000。1991年,为了纪念当年发迹的农场,这个在“牛棚”中诞生的PC厂商,选择奶牛花斑作为自己的标识。1997年,Gateway在NASDAQ上市,成为美国的第三大PC厂商。

  但Gateway近两年来却是每况愈下。自从2004年收购计算机厂商eMachines公司以来,Gateway就一直处于苦苦挣扎之中。从IDC分析数据看,2007年第一季度中,Gateway公司的净亏损为858万美元,净销量也从去年同期的10.8亿美元下滑到了10亿美元;Gateway的毛利润率也从去年同期的7.3%下滑到4.9%。尽管Gateway第二季度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190万美元,不过,该公司的营业收入却由去年同期的9.19亿美元下滑到了8.41亿美元。目前Gateway虽然在美国个人电脑市场位列第三,不过距离前两名的惠普和戴尔的差距相当大。据统计,目前该公司的市场占有率只有5.6%,已经被苹果公司赶上,并列美国市场的第三名,而同期的戴尔为28.4%,惠普为23.6%,远远高于Gateway的市场占有率。更令人担心的是,为了与惠普和戴尔竞争,Gateway不得不采取降低售价的策略,但即使是在以低价竞争的策略下,其在美国PC市场的份额还是在不断下滑,市场占有率从去年第二季度的6.5%到今年第二季度的5.6%,下降了7.1%。

  Gateway在美国市场之所以不断失利,根本原因在于PC这一市场的高度饱和。经过20年的发展,PC业已从一个利润丰厚的产业变成一个微利产业,企业只有规模经营才能有所获利。3 年前,IBM PC部门就因为经营成本过高而利润太少,不得不出售给联想。今天,在惠普和戴尔占有一半以上份额,苹果、东芝等一些二线厂商的进逼情况下,Gateway的“牧场”一点点在缩小。虽然Gateway也通过采取关闭其全国范围内的专卖店,并开始通过诸如沃尔玛、Best Buy、Circuit City和CompUSA之类的零售商销售PC机,以和戴尔和惠普抗衡,但一系列的举措并未取得明显的效果。

  美国市场份额的下滑,让Gateway开始寻求其他“牧场”。之后Gateway先后进军墨西哥和欧洲。根据科尔曼的说法,Gateway目前已经成为墨西哥的第三大PC厂商,在台式机、笔记本市场分别抢占了26%和17%的市场份额。而在欧洲,Gateway已经进入当地市场前四名。而在七年前,Gateway曾试水中国,不过却水土不服,只好选择离开。但此次重返中国,Gateway的用意却让人充满疑惑。因为这一“牧场”也已是过度饱和。除了原来的老对手惠普和戴尔,本土的联想已经把这块市场做到了挖地三尺的程度,何况还有方正、同方这类的高手。中国市场的“奶牛”更多,更会抢食。

  但Gateway还是宣布第二次进军中国。这一次,他们不像上次那样自己进来找“牧场”,而是找了一个牧童—神州数码,这个中国最大的IT渠道分销商帮自己来抢食。

  然而在宣布和神州数码合作的时候,Gateway却只在上海设立了一个没有人主事的办事处。更为让人疑惑的是,神州数码是在用为东芝代理的部分人员来兼着为Gateway提供支持。

  实际上,国内IT界对Gateway进军中国的前景并不看好,许多媒体因此怀疑Gateway宣布进军中国,只不过是为了被收购而演出的一幕大戏。而此前,联想因为计划收购Gateway控股的欧洲PC厂商Packard Bell,因而成为Gateway的最大潜在买家。

  进入中国就为了被卖掉

  12天之后,一切真想大白。8月27日,宏基宣布正式以7.1亿美元价格收购Gateway公司。

  如果这个时间推后两个月,人们都不会怀疑之前Gateway与神州数码的合作。这也说明,在Gateway高调宣布与神州数码合作的时候,宏基与Gateway双方已敲定了收购的意向,Gateway进军中国的表态只不过是宏基的授意。

  因为收购一家公司的谈判是一个月内无法完成的。显然在面对中国媒体的询问时,Gateway的CEO科尔曼“说了谎”。

  这种“说谎”是为了配合新东家的要求。从Gateway本身来讲,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将来被收购时增加砝码。在Gateway进入中国前,业内人士表示,基于零售模式的Gateway的成本过高,而且员工数量太多。对于Gateway来说,它没有退路了,因为股东希望Gateway被收购。来自高盛的分析认为,如果收购价格每股在1.50至2.50美元,Gateway肯定会被出售。

  而宏基最终以每股1.9美元的价格收购Gateway,其出价超过后者市值近一倍。Gateway也成为宏基的一个子品牌。

  这也就明了了此前Gateway高调进军中国的意图,只不过是Gateway、宏基、神州数码三方合演了一出戏而已。当然,三方都是各有所图。

  对于宏基来说,这是一次关键性的收购,在宏基事业征途上意义重大,收购Gateway将使宏基的全球业务得到扩展,从而巩固其在PC市场的地位。

  以此,宏基从联想手中夺走了收购欧洲电脑制造商Packard Bell的优先权。因为Gateway拥有对Packard Bell公司的优先收购权,收购Gateway,宏基成功地阻击了竞争对手的扩张。

  对于Gateway来说,也许卖给联想是最好的选择,但联想不需要,而且联想也不会出到宏基的价格,虽然联想想得到Packard Bell。

  Gateway把自己赶进了宏基的牧栏,但并不意味着它可以拥有一块“牧场”。“牧场”依然需要自己去夺,而且并不轻松。科尔曼将Gateway主攻的市场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但从目前中国的PC市场情况看,已经呈现饱和状态。在这些市场,且不说中国的联想、方正、同方早已将这类市场瓜分殆尽,就是Gateway的美国同胞惠普和戴尔早在20年前就进入了这个市场,目前也已经拥有了自己比较稳定的市场份额,可以说在这个市场上,Gateway根本没有生存的空间。

  更何况,在中国消费者已经对已有电脑品牌十分认可的情况下,Gateway这头“花奶牛”能否得到认可,非一日之功。

  或可引起连锁反应

  但Gateway把自己赶进了宏基的牧栏,却让业界的其他“大牛”们暗自紧张。收购Gateway后,宏基超越联想,跃升为全球第三大PC厂商。业界认为,宏基此举矛头直接指向目前排名全球第三的联想,或将改变全球PC市场的竞争格局。

  这一并购案是宏基经营品牌30多年来的重大里程碑。宏基并购Gateway后,能强化宏基在美国市场的地位,再加上宏基目前在欧洲及亚洲市场的有利地位,宏基立即就能稳坐全球PC市场第三的位子。假如宏基不进行此次并购,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边缘化”。在宏基掌门人、公司董事长王振堂看来,低调老实的做法不可能在竞争中占得市场先机。

  随着宏基与Gateway的并购案展开,全球排名前四位的PC厂商被划分为两大集团。根据IDC统计数据分析,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9.3%和15.2%的惠普和戴尔为第一集团,市场占有率不到10%的联想与宏基组成了第二集团。两大集团彼此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市场占有率及规模上的差距。同时,这四家企业与全球其他品牌电脑之间的差距也在进一步拉大。

  因此,业界人士认为,全球PC格局正在向寡头时代演进。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