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加强.CN网络域名保护正当其时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7-10-26 12:08: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我国的CN域名发展非常迅速,数量仅次于德国DE域名,居世界第二。CN域名是企业的网络标识, 是企业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最佳渠道,也是企业实施网络营销和品牌保护的利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必然。

前不久,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毛伟在“2007中国互联网大会”发表了主题为“互联网治理与我国互联网创新”的演讲。毛伟表示,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负责中国互联网域名的注册管理工作,国家域名系统构成了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而互联网又构成了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核心部分。毛伟特别指出了目前.CN的重要性。

.CN发展迅速

据了解,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国域名总数已达到918万个,增长主要动力来自中国国家顶级域名CN,年增长率达到416.5%。截至2007年6月底,.CN总数达到615万个,占到中国域名总数的6成(58.9%),而同期.COM的注册量为230万个,.CN第一次全面超越.COM在中国的注册量。在全球国家顶级域名中,.CN数量仅次于德国的DE,居世界第二。另外,.CN下网站也首次大幅度超过.COM下网站,.CN成为国内主流域名。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CN的注册数量已经达到了715万。

虽然.CN已经达到了较大的规模,但并不意味着.CN发展出现了饱和状态。目前排名国家顶级域名世界第一的德国总人口仅仅八千万,网民数量超过3000多万,也就是每8个德国公民、每3个网民就拥有一个.DE。相较于德国.DE的发展,.CN的发展还存在着较大的上升空间。

.CN亟需保护

我国的域名市场经历了从1999年的业务大规模起步、2000年的火爆增长、到2001年至今稳中有降式平缓发展的一段起伏历程。在.CN上,我国发展有特别的优势。

对此,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主任毛伟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先,.CN有一个比较好的标识性,.CN是互联网上的中国概念。中国企业拥有.CN,可以更好地吸引全球对中国文化和中国企业感兴趣的用户;其次,.CN的资源性很丰富,.COM注册量6000多万,简短的域名资源基本已耗尽,已很难找到与自己形象般配的标识,而.CN可开发和利用的空间仍然较大;再次,.CN更具安全性,根据国际惯例,域名纠纷的解决,通常适用域名注册管理机构所在地法律。有关.CN的纠纷,将由我国的机构根据我国的法律解决。这样可以避免注册国外域名面临的国际诉讼风险。另外,由于.COM的解析服务器坐落在美国,必须通过海底光缆到美国解析,因此,每次由于政治或者物理因素比如台湾地震海底光缆中断,.COM的解析都会出现中断,给国内用户带来巨额损失;最后,.CN更具价格优势。近年以来,.CN持续调低注册价格,特别是今年.CN体验计划实施以来,大众能以1元钱的价格体验.CN。而近期价格又上涨了10%,在.COM资源枯竭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有更好的选择。

对此,上海中汇律师事务所资深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表示,从域名争议便利性角度而言,.CN确实具有自身的优势。以往出现过不少中国企业使用了多年的.COM被国外企业以商标侵权或恶意抢注为由通过域名争议程序剥夺。但.CN的争议仲裁机构在国内,不会出现此种不公平的现象。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