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也是一种浪费-谈大学生就业

互联网 | 编辑: 2007-12-10 00:30:00转载

就业,实际上就是企业与劳动力之间的双向选择,当你在审视企业的同时,企业也在更加仔细的审视你。近几年来,企业的用人标准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几年前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普遍比较抢手,而现在大学生或者说是各种劳动力非常过剩,因此企业用人更加挑剔。
一般来说,企业用人有以下6个标准(至少是我在企业作为职业经理时的标准,仅供参考):1、做人诚恳,做事到位;2、有思想,但不出风头;3、有潜质,但耐得住寂寞;4、不贪小利,不患得患失;5、合作意识强,但不争功好胜;6、专业水平高比不上熟悉各种常规工具更易使用人单位注意。
我要告诉大家一句话,也许这句话会挫伤你们的自尊心,但我还必须得说,那就是“在座的各位都有可能成为人才,但如果今天你就认为你自己已经是一个人才的话,那肯定是错误的。”也许你的专业水平很高,但你对于社会来说还是一个毛坯。
根据这6个标准,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分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综合素质才是企业比较看重的。这就是我所说的“进门时靠文凭,进了门靠水平”。学分在最初作为敲门砖是重要的,但是在进企业以后实际工作水平才是更加重要的。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学校里学分并不怎么样的同学,却在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认为关键就在于这位同学不停的努力,踏踏实实的做事。由此可见,企业的用人标准的确是在发生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与我们传统的看法是不完全一致的。
企业更加关注大学生从小事上所表现出来的素质。最近,我就“把小事做细”专门展开讨论,出了一本书,题为《细节决定成败》。这里,以我曾经做过的一个试验为例,说说“把小事做细”的重要性。我曾经让某财经大学一个班的同学每个人填写一份《增值税发票》,这对企业财务人员来说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全班50人当中竟然有48个人填写有大大小小的错误。
在学校,犯一个小错误,学校会按比例来给学生打分,但是,在企业,犯一个错误就意味着你的分数是零。企业最初并不关注你对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他需要的是他的员工在实际业务上达到工作要求。由于企业对于员工的错误要付出成本,所以如果相同的事情你竟然做错3次以上,你可能就会被企业否定。
对于大学生还同时存在就业、择业、敬业的问题,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很快就会对你的就业动机做出判断,所以大学生应该也必须具备敬业的精神。一旦你选择了一个企业,就先安心的做下去。如果你不断的选择,那么这对你来说就是一种浪费。即使你在你所在的企业犯错误,这对你来说也是一个必要的锻炼。如果你不断的选择,你可能连失误的机会都没有。作为一位大学生,了解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是必要的,北大的同学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原文来自:http://blog.qq.com/qzone/622008565/1197110335.htm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