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片《集结号》的“七宗罪”

互联网 | 编辑: 杨雪姣 2007-12-22 11:12:00转载

观影归来,又困又累。本想就此昏睡,怕适才的一些观感就此溜走,或记得住但是终究懒得记录下来,所以咬牙坚持写上几句,以告慰这个首映的夜晚。

一、战争场面无需赘言,《拯救大兵瑞恩》和《太极旗飘扬》的翻版而已。无奈导演只记住了纪录片式的镜头晃动能够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受,但是剪辑师显然并不熟悉这种拍摄手法制造出的镜头应该如何组接。蒙太奇语词、句子、段落毫无章法,把战争场面MTV化了。观众只是看着热闹,但是没有镜头缜密铺排所带来的视觉和心理冲击力。好在只是两场小规模的战斗,如果是奥马哈海滩登陆这样的大场面,剪辑师极为有限的才气和功力将暴露的更加一览无余。

二、人物语言风格割裂,尤以谷子地为甚。毕竟张涵予在之前的电视剧生涯中被打上了过于鲜明的北京部队大院文化的烙印,时常迸发出的北京话句式与正常句式之间的跳越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可见影片在台词的处理上犹疑不定,到底是台词往演员靠还是相反这个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整体感觉人物语言比较粗糙,没有精心打磨。

三、人物塑造过于单薄。草根英雄最终的壮烈牺牲在之前的大规模炒作下对观众已经不是秘密,指挥员、狙击手、爆破手等功能性的设计也属窠臼,观众想看的能看的也就剩下了9连的这些小人物们在活着的时候带给他们的“惊喜”。演员们演得都很卖力,一路砍杀嘶喊,但是总给人有劲儿使错了地方的感觉。这缘于导演在人物的设定上取巧的意图体现的过于明显,即用一些经典的小细节小动作代替对每个人物内心的挖掘。如廖凡手中的大饼、指导员的红围脖、王宝强狙击枪上缠的布条等等。这些东西很花哨,但是对人物的树立并不没有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同样是细节设定,《拯救大兵瑞恩》中的中士收集泥土和狙击手亲吻十字架令人难以忘怀。)即便是每个人的牺牲,也都置于厚重的“包装”之中——任泉被炸断,王宝强被炸碎,廖凡被点燃,这种对于视觉刺激的追求反到弱化了英雄死去时所能够带给我们的悲壮和怆然。

四、剧情的延宕中情节游离,情绪爆发点失控。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影片的后半部分。谷子地在朝鲜战争中的段落(尤以排雷那场戏为甚)和介绍对象等过程游离于整个电影框架之外,让观众的情绪难以连贯。此外,谷子地在煤矿、瞭望塔、县领导问讯、胡军墓地的情绪走向张弛无度,张涵予的表演固有可圈可点之处,然而影片整体情绪设计的零乱对演技的削弱是显而易见的。

五、“冯氏”的俏皮话和小段子在影片中随处可见。观众倒是很买账的报以笑声,但是此种设计与影片风格之间构成的紧张关系迫使观众一次次调整心态,反复的出离继而反复的投入,殚精竭虑,苦不堪言。

六、音乐音效乏善可陈,没有给观众留下什么印象。既然是以大片自居,理应对此狠下功夫,遗憾的是我对此项内容的留意和期待全面落空。

七、结尾处理有待商榷。为什么导演不能够按照原来的方案让谷子地在矿上孤独的死去呢?观众没那么经不住事儿,不会因为英雄的业绩没有得到最终的彰显而过不好年。说白了还是导演没有勇气真正的突破,尽管票房的压力让这种妥协看起来情有可原。

这是一部典型的冯小刚电影——支离破碎。对冯氏电影的观感一直没变,套用共和元勋黎元洪对首义英雄张振武的评价就是“爱既不能,忍又不敢”。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