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0来临 个性化信息备受推崇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1-17 12:20:00转载-投稿

近日,就在关于“Web2.0”的舆论纷争还没有完全平静下来的时候,“Web3.0”的概念已经迫不及待地浮出水面。事实上,早在2005年,微软就已经开始针对“Web3.0”的概念规划未来的互联网战略,MSN和hotmail的捆绑已经开始让微软自己的互联网社会化起来,雅虎前段时间测试了其OpenID功能,并得到了微软、Google的支持,Web3.0的开放性和社会化已经初显端倪。而与Web2.0同样的问题是,对于Web3.0“到底是什么”,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们、学者们给出的解释仍然多是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使结论混淆起来。然而目前可以确信的是,“每日的”个性化信息将是这个概念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个性化信息落地“每一天”

随着互联网应用程度的不断提高,用户的成熟程度也随之越来越高。用户对于互联网的使用逐渐形成了每日必需消费的固定信息需求,以及偶然发生的随机信息需求。而对于前者,统一而专门的入口,形成了用户对个性化平台的迫切需要。

一个成熟的互联网用户,每天开机之后都会关注很多每日必须关注的信息。例如对于一个股民来说,通过网络关注个股行情及大盘走势,对于该用户有较大的吸引力,且需要持续关注;而对于一个新电影,例如《投名状》或《集结号》,一个电影爱好者也许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来收集各种信息;而对于一个持续关注某个明星的追星族来说,在第一时间收集到偶像的相关信息显然相当重要--来自工作、学习、娱乐、生活知识等多方面的个性化资讯需求,已经成为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信息消费习惯,用户希望一个专门的平台用来作为这种个性化信息消费的端口。

Web3.0:抢占用户个性化信息平台

2007年9月,国内互联网企业中搜推出了新一代个人门户产品IG3.0,这款产品最具优势的特点立刻吸引了不少用户--个性化的信息定制,以及通过微件(widget)的形式将用户特定需求重新整合成用户的个人门户。对于用户来说,这样一个个人门户是“没有废话”的互联网,直接指向用户的上网需求,而用户不希望看到的内容则都被“屏蔽”了,只留下了用户的偏好内容。无独有偶,2008年元旦之初,搜狐继而推出搜狐3.1,在博客的基础上通过加入大量的微件(widget),通过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而重新拼装用户“自己的互联网”。 “个人门户”正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信息需求为契机,将概念中的Web3.0变为现实。

用户每天都要接触固定的互联网信息,为这种个性化信息需求而生的聚合平台,将过去“偏好”、“爱好”等模糊概念具体化,并为网民消化这些信息重新规划了互联网的入口。

准确、有效、全面:新平台的新特征

而专门的平台,对于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具有更加深入的价值--准确、有效、全面。

在中搜的IG3.0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搜索引擎技术基础上诞生的“个人门户”具有多么强大的信息聚合能力--通过关键词和信息来源的设定,就可以展示出用户想要的信息,并且这些信息相当准确;其次是有效,与信息源保持同步更新,使得用户“每日化”信息变得更有意义,而且通过搜索引擎时时搜索互联网上出现的信息,用户就实现了真正的随时关注;最后,IG提供了用户关注的最全面信息成果,通过搜索引擎技术,用户不必担心有重要的相关信息被遗漏。

总结

只有首先产生个体,才有可能继而出现社会。Web3.0随着个性化信息平台的出炉而逐渐线条清晰,印证了互联网同样符合这一规律。在充分满足了个性化信息服务需求之后,网民的“网上身份”、“网上个性”才被固定下来,从一个冷冰冰的ID变成了具有鲜明人格特征的“网上人”--网民才可以腾出手来,进行更深入的互联网社会化活动--大洋彼岸如火如荼的Facebook等网站就是最好的明证。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