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兴起将彻底改变移动互联网原有格局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2-15 15:37: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mobi域名的兴起,将彻底改变移动互联网原有的封闭格局。

第一页

去年年底,在美国举行的一次互联网域名拍卖会上,全球唯一的一个为手机创建的移动互联网顶级域名.mobi 成为当之无愧的明星,共有13个.mobi域名拍卖成功,价格总额高达50万美元,其中3个位列当晚销售的前15名,Poker.mobi以15万美元成为2007年售价最高的.mobi域名。这并不是.mobi域名第一次卖出高价,在这一新域名推出的第一年里,music.mobi和games.mobi就分别以61万美元和44万美元的惊人价格进入2006年所有域名销售单价的前20名。2006年9月,.mobi正式开放注册,第一年的注册数就突破了7万,现在正迅速接近9万。

在中国,.mobi的受追捧程度不亚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度,中国已经成为.mobi的第二注册大国,注册量接近8万个,占全球注册量的10%左右。最近一段时间,.mobi在米市(域名黑市交易的专业称呼)更是大幅升温。据说目前最高的纪录是www.invest.mobi,最终以2.2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而它的注册费用仅仅450元人民币。毫无疑问,.mobi已经成为继.com之后回报率最高的域名产品。.mobi的迅速走红,首先源于其显赫的“出身”。在通信领域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让产业链上每个环节的巨头都站在同一个阵营里,但是.mobi却做到了。.mobi的14家投资人,个个都是响当当的行业领导者。其中包括国际一流的运营商沃达丰、德国电信、和记电讯,最强大的电信设备提供商爱立信,手机领域的霸主诺基亚、三星,软件业当之无愧的王者微软,互联网标志性企业Google。最后一个投资人Visa的进入,更令我们对.mobi的未来充满想象的空间。

各路巨人们的目光为何会不约而同地投向域名领域呢?.mobi对于电信行业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呢?

为什么是.mobi

手机与互联网的融合大潮已经迅猛涌来,移动互联网正在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随着手机用户数量的迅速攀升以及3G在全球的普及,通过手机访问互联网正在酝酿一个几倍于传统互联网的庞大市场。市场研究机构IDC认为:2008年全球将有13亿人口使用移动互联网。另有数字预测:到 2015 年,全球将有50亿人通过手机互相连接。

面对移动互联网所展现出的巨大商机,巨头们都在寻找产业制高点,而建立独立的域名体系则是他们心目中拥抱移动互联网的一条捷径。其实不难发现,.mobi的14家投资企业都已吹响了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号角。诺基亚早已表明了转型互联网公司的决心;和记电讯将Skype、MSN、Google等互联网应用集成到自己的业务中;爱立信把多媒体应用作为未来的重要方向......从这个角度看,.mobi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是一个域名,而对于那些正在向移动互联网快速靠拢的企业来说,则是实现梦想的战略着力点。因此,它们打造.mobi的目的更多的是加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在过去的几年中,移动互联网时代并没有像大多数人预期的那样迅速到来,甚至一度陷入困境。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用户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的体验并不理想。目前最常见的是手机WAP网站,不仅域名冗长难记,由于绝大多数互联网网页不是针对手机设计的,经常出现登陆困难、页面错位、打开速度缓慢等情况。通过手机浏览网页能否像从电脑上访问网络一样地容易方便呢?.mobi的出现使这一切成为可能。.mobi技术是专门针对手机的软硬件环境和用户需求开发的,建立在开放标准的基础上。在手机上,.mobi拥有绝对优势,不但域名简短好记,而且能在移动设备上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体验。.mobi注册局大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钱坤认为:“大多数传统网站在移动电话上都不能正常使用,而.mobi提供了符合多种标准的规范和W3C(万维网联盟)指南,能确保良好的移动互联网体验。”

与其他顶级域名不同的是,针对移动终端的特性,.mobi还提供了后台的很多服务,例如从建站到测试、到优化、再到推广的一系列免费工具;为用户提供大量的移动互联网内容搜索数据库等等。钱坤说:“虽然我们是一个营利机构,但是由于投资人的背景和战略,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我们的重要目标之一。”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