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巨人团队打破第二款产品失败宿命

互联网 | 编辑: 2008-03-24 11:31:21转载

3月8日,《巨人》发布会上,刘伟身着一身黑色西装,坐在嘉宾席第二排,当听到主持人用幽默的口吻介绍《巨人》时,刘伟忍俊不禁笑了起来。如果你只是恰好经过,你大概很难联想到这位亲和力十足的女性就是巨人的现任总裁,随着巨人的上市,刘伟和她所带领的团队开始走向台前。

如果说史玉柱一直是巨人的灵魂,那么以总裁刘伟为首的管理层无疑是巨人的中流砥柱,经历了巨人集团16年的生死洗礼,他们赋予了网游企业更为强大的执行力,将传统企业的优势复制到互联网领域。

史玉柱:她才是事实上的CEO

刘伟首次高调亮相是在年初的游戏年会上,当时刘伟以巨人总裁的身份发表演讲,敏感的媒体很快就捕捉到这一信息,并将此作为史玉柱与刘伟分工逐渐清晰的证据。

刘伟进入巨人正值上市之际,“我是9月来的,那时我们在紧锣密鼓筹备路演,10月份就出发了,一直到11月1号回来。所以这几个月都在忙上市的事情,对公司还不是很了解。回来以后就开始慢慢熟悉了解公司整个的运营情况、各个部门的情况。其实我最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内部的管理和市场营销这两块上。”

在刘伟加入之后,史玉柱开始将很多管理的职能交给刘伟和其他的公司高层,只管产品研发和公司战略,接受多玩专访时,史玉柱笑着对他和刘伟之间的分工做了解释:“其实她才是事实上的CEO”。目前,巨人的重大决策都由刘伟提案,与董事之间的交流也落在刘伟身上。“管理层、办公会议我从来不参加,人事她管,财务她管,公司的计划制定她管,目标考核她管,每个员工工资多少我不知道,干部工资多少,我不知道。我在公司就管一件事,研发”。

史玉柱与刘伟的之间默契要追述到1992年,在以文秘身份加入巨人两年后,刘伟就已经是当时巨人集团的副总裁,那时她才24岁。“当时公司发展速度快,我们被提拔得也非常快”刘伟说。

在巨人大厦风波之后,2001年,刘伟重新回到了巨人(健特),负责整个公司的管理工作,当时她已经有了5岁的孩子,回来之后,刘伟过了3年吃盒饭、租房子、两地奔波的日子。

当史玉柱提出要做网游的时候,刘伟并不吃惊,“那会他(史玉柱)已经很沉迷网游了”。在刘伟眼里,史玉柱是一个非常“浪漫”的人,不过“这浪漫不是说风花雪月的浪漫,而是说非常具有想象力,能够冲破思维上的一些束缚,想法很多,不安于现状,经常会有很多想法。”

“比如说他用手机,他就觉得这个手机做的不人性化,不符合用户的习惯,他就说我想去做手机,或者过一段时间又说我想投资去做汽车,反正他的想法很多。所以其实他有这个想法我们一点也不奇怪。”

刘伟对网游市场的认识从2006年才开始逐渐形成,《征途》公测之前刘伟还在负责黄金搭档,对游戏市场与《征途》的情况并不了解,“那会我只知道他们一直在开发”,但是“到了06年4月《征途》公测人数一上去,收入马上就起来,我们就觉得真的,像史总说一样。”

与史玉柱的骨灰玩家经历不同,刘伟认为至今她只能算是初级玩家,但“很多商业上的运作包括一些管理行业之间是相通的,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障碍”。

另一点与史玉柱有明显区别的是,刘伟的风格更利于上市公司的对外形象,在游戏年会上,刘伟以母亲的身份呼吁对未成年人加大保护力度,使得巨人的形象分大为改善,亲和力无疑是刘伟最大的优势之一。

新巨人与旧巨人

在进入网游领域之后,史玉柱开始一头扎进研发,把管理交给了张旅——现任巨人首席运营官。现在,巨人拥有一个令所有网游企业羡慕的“黄金团队”:总裁刘伟是巨人的大管家,在市场上,陆永华带领的推广团队令所有同行侧目。最后,巨人的两位技术核心骨干:研发副总裁袁晖与首席技术官宋仕良,都出身于传统电信企业,他们在软件研发等领域有深厚的造诣,使得巨人的产品研发效率远超过同行,可以称为巨人的核心发动机。在他们的支持下,《征途》的国战系统得以发扬光大,甚至率先解决了服务器之间的大规模跨区问题,使“同城约会”这一玩法深入玩家。

网游与保健品之间的到底有多大区别,刘伟认为:“在保健品时代,公司最重要的资产是营销团队,到了巨人网络时代,我们的核心团队是我们研发人员”。

在“黄金团队”中,刘伟、张旅、汤敏和陆永华都是“老巨人”的员工,他们跟随史玉柱最长超过16年,传统行业的多年打拼使他们的战斗力远超互联网行业的平均水准。袁晖和宋仕良则是巨人进入网游之后加入的“新巨人”员工,在他们麾下,还有纪学锋与丁国强这两位国内第一流的主策划,分别带领着《征途》事业部与《巨人》事业部。

新旧巨人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这里仍然要提及史玉柱的影响。由于史玉柱在策划方面的才能,特别在程序、策划和美术方面,史玉柱都能非常通畅地跟新加入巨人的员工进行交流,“他有意无意方面就会带些人出来,带些团队或者悟性好的,比如《征途》就把学峰带出来了。”

在巨人上市之后,新旧巨人的核心员工在个人财富方面都获得了较丰厚的收入,团队的驱动力是否因此产生变化呢?刘伟的看法是,事业心是目前这个团队的最大驱动力,“钱已经不是最主要的问题”。

谈及员工的动力,刘伟禁不住向多玩记者提起一些令她印象深刻的场景“昨天晚上我跟美术中心总监聊天,他说某大公司的美术部门,早上9点到中午12点,下午2点到晚上5点。他们就这么上班。’我们美术小伙子怎么上班:到项目紧他们根本不回,爬起来就干活,倒下就睡觉。包括史总也这样,他也睡得很少,上午九、十点睡,睡到下午三点钟,起来后就和策划开会,开到晚上八九点钟。其实都是非常勤奋的,付出很多。”

破解第二款产品的“失败宿命”

《征途》成功之后,《巨人》成为所有同行的焦点,这是巨人公司的第二款产品,成败关系巨人在整个行业的地位以及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表现。

如何破解第二款产品容易失败的“行规”,刘伟自信已经解决这个问题,这份自信源自她对黄金搭档的经营:

“第二款不成功其实有很大因素在于,团队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能力非常强;另外存在主观因素,因为你在第一款成功后再推第二款,市场有非常多的变化,再沿第一款成功产品思维去做是不行的,不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在做黄金搭档时候我们就非常小心,巨人网络也是这样。”

副总裁袁晖则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巨人》的项目规划上,袁晖费了一番心思。“巨人项目组刚成立的时候,策划、程序、合成的主要人员都是从征途过去的,因此前期的底层框架搭建和征途是很相似的,所以就避免不了前期的版本和征途的相似度很高,但是当框架搭建起来以后,就会根据策划思路加入很多的元素,比如战争元素、休闲游戏等等,这个时候和征途就分的比较开了。去年7月份过来玩的玩家可能就会觉得巨人有60%或70%的东西和征途比较像,但是到了现在再来玩,就会发现巨人和征途两个游戏是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了。在技术方面,巨人采用了类似魔兽世界的地图无缝拼接技术,在策划方面,巨人的经济系统也避免了曾经的征途走过的弯路。”

但巨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07年时《巨人》有一次在节点(项目的关键点)上没有完成目标,为此,总经理丁国强及几位核心骨干都被罚以一万元的处罚。

这便是史玉柱所说的重奖重罚,在这件事上,它与巨人的企业文化直接联系,“说到做到”是巨人企业文化的第一条,如果说到没有做到,那是要动真格的。

有罚便有奖,巨人成立至今,奖励最大的一次是5万元,纪学锋拿到了这笔奖金。奖励是惩罚的5倍,这是巨人的奖惩导向。而在标准制定上,刘伟采用了节点指标的办法:“我们不会有很模糊概念,不是说巨人成功了奖多少,是没有这个概念的。比如说在内测这个节点,你要做到哪些指标,公测你要做到哪些指标,分解成一段一段这样来的。”

“最大的挑战是超越自我”

提起史玉柱的影响,刘伟微笑着对多玩记者说:“有时候少了他(史玉柱)还真的不习惯”。不论如何,巨人已经进入了刘伟时代,在这个时代,史玉柱或许仍是巨人的灵魂,但不是全部。上市之后的巨人,职业经理人渐渐成为巨人的主导力量。

比如上市,刘伟更倾向于将它看作是规范公司的一个途径。她认为上市解决了巨人在公司治理上的许多问题。“什么程序是股东会决策,什么程序需要董事会决策,什么程序是管理层决策,在上市公司里分得非常清楚。”

在史玉柱全身心投入到网游中去之后,刘伟曾经一度有些不习惯,她觉得史玉柱“的确是策划高手”。但是后来,刘伟发现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在史玉柱只管研发和公司战略之后,刘伟开始促成一些机制的成熟,比如从分公司经理吸收优质的想法做试点,成功之后在全国推广。“比以前更加有效率”刘伟评价。

而在个性方面,刘伟和史玉柱也形成鲜明的对比。“他相对比较浪漫,我非常理性,他有冒险精神,我非常谨慎。”

如果把整个公司看成一艘船,“老史是舵手,他要把握方向,我们每个人在不同的岗位去配合他,但是日常管理他基本上不管了,我就要把握全局了。”而做了这么多行业,刘伟感觉“其实还是有很多挑战的”。(来自《中国企业家》)

如今这艘船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呢?多玩记者向刘伟提出专访中的最后一个问题,刘伟沉思了好一会,认真地给出了答案:“不断超越自我,超越以前的成绩。资本市场给我们最大压力就是增长,一直要保持持续增长,几十个季度要保持一个持续增长,这是我们未来的压力,我们现在的起点已经非常高了,就我们盈利包括销售已经是基数非常大,在这么大的基础上要持续保持增长,不断要超越自己,这是我们未来的挑战。”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