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将建子公司 独立运营移动互联网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4-08 14:35:00转载 一键看全文

中移动即将成立独立运作的子公司,负责移动互联网业务运作。

第一页

活跃用户从0到1281万——这是中国移动的飞信业务商用半年后交出的答卷。

对于中移动这家全球最大移动运营商而言,飞信业务或许只是其迈向“移动信息专家”彼岸的众多路标之一,类似或小心或决然的尝试还包括手机报、手机广告等。

事实上,这一旅程可以回溯到1995年,当时中移动推出了第一项增值业务——短信。

现在的问题是,中移动会沿着怎样的路径,迈出自己通信网络和互联网业务融合的下一步?

“我们需要互联网疯子。”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清醒地知道,对于中移动的移动互联网战略而言,“资金不是问题,我们还要改善培养互联网人才的机制”。

而记者获得的最新消息是,中移动已经迅速做出响应。“中移动即将成立独立运作的子公司,负责移动互联网业务运作。”4月5日,消息人士向记者表示。

移动互联网独立运营

“子公司的定位甚至从命名就可以看出来。”上述知情人士称,中移动成立的独立运作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子公司,可能会直接命名为“移动互联”,并由中移动市场部、数据部有关管理人员挂帅,“成立后,中移动的很多移动互联网新业务都会由公司具体运作。”

对此,中移动综合部人士表示,目前尚未收到相关消息。

不过,据上述消息人士透露,中移动该子公司其实已在最后筹备中,如无意外,将于今年4月中旬挂牌。

这意味着,中移动的移动互联网战略将再进一步,即获得相对独立的运营平台,以更加灵活的业务方式运作。

有业内人士认为,对于中移动来说,将互联网业务拆分出来成立独立的子公司,早已成为必下之棋。中移动内部对此也早有研讨。

“我们需要互联网疯子。”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此前在清华大学演讲时就提到,中移动需要更多的互联网人才,“他们必须是那种整天想着互联网,心思都放在互联网上面的人,包括他回家后、半夜里,整个思维都是互联网。”

在王建宙看来,对于早已有意进入互联网领域的中移动而言,当务之急不是讨论并购或是业务模式,而是如何吸引“互联网疯子”加入中移动,并为他们提供不同于电信企业的管理和业务机制。

“就进入互联网,中移动讨论过很多次,资金不是问题,我们缺乏的是那种有互联网创业头脑的人才,公司最缺乏的是培养互联网人才的机制。”王建宙说。

事实上,这已经不仅是人才机制的问题。对多年来一直专注于通信服务的中移动来说,其在互联网业务的运作上,还是个陌生人。王建宙坦承,如果按照做电信企业的机制来做互联网,将注定失败,即使动用资本力量收购互联网企业,但也会因为没有好的体制,造成管理层或团队的流失。

对中移动这样一个用户达数亿,资金规模数以万亿计、企业文化和管理机制早已稳定的“大象”来说,从电信到互联网,需要的灵巧腾挪远非一朝一夕能达全功。

此前数年,中移动一直朝此方向努力,其开创的移动梦网模式,在中国电信业务转型中也可谓是可圈可点,但在产业链的一波又一波冲击下,其却不得不逐步降低在WAP业务上的核心地位。

有业内人士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移动将移动互联网业务拆分出来,以独立的实体运作,就成为可行的通路——相关业务独立后,中移动的数据业务部门将更多地承担业务管理职能,避免外界对中移动集运营业务与管理职能于一身的非议。与此同时,新的子公司可以以全新的机制,按照互联网的思路吸引人才,发展业务,成为中移动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先头部队,从而避免这一转型对中移动的现有机制形成太大冲击。

中移动的内部报告

有业界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显然是一块大饼,“中移动想吃饼也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但怎样下刀切饼,却曾经迷惘了很长时间”。

中移动的公司机制和人才储备是原因之一。而另一个更关键原因则是:移动互联网的业务模式和市场巨大,但应该从哪些领域进入,这在整个行业内外一直都没有明确结论。

截至目前,中移动的增值业务已经有手机报、手机搜索、手机支付、手机定位、无线音乐、飞信、手机邮箱等。另外,还有更多的业务正在不断筹备。但中移动在拓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时,显然还需要斟酌这些业务的主次轻重。

尽管早在1995年中移动就已推出短信增值业务,但其移动互联网战略真正发力则在2007年。当年3月,中移动一个逾30人的研究小组提交了《关于中国移动进军互联网的策略》的内部报告。其中提到,中移动未来关注的重点是“移动门户与手机桌面系统,例如客户端的发展;定位、搜索、商旅等与互联网紧密相连的应用;PC与手机内容与应用的互通模式,移动互联网门户的营销职能等”。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