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LCD市场分析和中国TFT-LCD现状(一)

互联网 | 编辑: 2001-01-24 00:00:00

一、国际市场分析与预测

TFT-LCD(彩色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主要应用于计算机、视频终端、通讯及仪器仪表等行业。主要应用领域有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监视器、工作站、工业监视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个人数据处理、游戏机、可视电话、便携式VCD、DVD及其它一些便携装置。

1995年以前,TFT-LCD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档摄像机监视器、高档掌上游戏机、微型电视机和大屏幕投影仪等贵族类消费产品。其过高的价格使下游整机厂家更多的选用了低档TN和STN液晶。1995年后,随着TFT生产厂家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投入加大、基板尺寸提高到300mm-400mm以上,实现了10英寸VGA以上大尺寸TFT-LCD的大规模生产,加上上游原材料厂家的成熟带来的成本降低,从而为TFT-LCD在笔记本电脑、监视器等潜力巨大的市场应用建立了基础。于是迎来了TFT历史上的第一次高速成长期。在此期间,日本多家公司投资大型生产线,下游厂家积极开发推广应用产品,由于原材料价格降低和大规模生产成本减低和成品率的提高,TFT的价格呈逐步降低的态势,进一步促进应用领域的扩大,同时TFT厂家也保持了较高的利润空间。此种情形一直保持到1996年上半年。

1996年第二季度至年底,全球FTF产业进入了一个相对停滞徘徊期。其原因并非市场需求不足,而是由于:

1.TFT产品的价格相对于CRT仍然偏高,难以被家庭、个人和中小企业这个最大的市场所接受;

2.用户心理上对当时主流产品(l0.4英寸 VGA)不满足,而11寸以上产品由于生产技术不成熟、生产能力低下,其价格和供货能力均使下游产品厂家望而却步;

3.前期TFT厂家的投入使生产能力相对于当时的市场需求有微量的过剩假象;

4.日本企业由于占有大部分生产能力,不愿降低自己的利润空间而造成事实上的价格障碍。

此后1997年,由于韩国三星、现代、LG等公司第二代以上生产线纷纷投产,打破了日本独家垄断市场、控制价格的局面,TFT的价格趋于合理的定位,生产能力的扩增又刺激了下游产品特别是笔记本电脑中TFT应用的迅速增加,使得TFT行业又进入了一个相对非常短暂的快速发展期。市场容量急剧扩大,主流产品档次迅速提升。11.3英寸、12.l英寸TFT成为当时笔记本电脑的上流配置,并呈现被更高档次产品取代的态势。同时日本、韩国企业迅速跟进,扩产增线,由此再一次迎来了与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规律一致的平台式停滞阶段。这一阶段从1997年持续到1998年7月。

1998年下半年,由于TFT的性能价格比已达到了可同CRT一较长短的地步,同时,原来增长缓慢的中小尺寸TFT市场,由于消费类电子应用范围的急剧扩张而得到从未有过的增长,这其中部分原回应归功于INTERNET技术成熟导致的个人便携式信息终端和GPS,以及可视电话、游戏机等产业的发展。TFT业界迎来了期盼已久的第三个飞速发展的阶段。TFT行业取代了一直高速发展的DRAM(半导体存储器)行业成为了半导体工业中最耀眼的明星。特别是东亚经济危机抑制了包括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国家的盲目跟进,使得TFT生产能力的提高没能跟上市场需求的飞速扩张,从而避免了前两次发展中不正常的价格竞争,TFT产业可以说终于走向良性发展的正确道路。

由于以上原因,从1998年中至今,12-18英寸TFT-LCD产品价格涨幅超过30%,到1999年年底才达到一个稳定的价格平台阶段。1998年第三季度开始,中小尺寸的价格增幅也达到15%以上,并将于2000年初酝酿进一步涨价。与此同时,市场的需求并不因价格的增长而减少,反而持续扩大,供个应求的卖方市场现象短期内没有彻底解决的迹象。中国台湾、韩国包括日本的TFT应用整机厂家,由于缺货基本上不能达到满产。各大TFT生产厂家的定单已经排到2001年,甚至更远。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