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输入法”很受大家欢迎

互联网 | 编辑: 2008-08-07 10:30:00转载

2008年8月1日,备受关注的“上海话输入法”新老两种版本同时问世了。截至发稿时,仅弄堂网的下载量已近1万,在搜狐、东方网、PCHOME等4个网站也都有下载,数量都超过弄堂网,总下载量无法统计。

此外,还有不少读者不断致电本报,询问下载地址。

软件名称: 上海话拼音输入法
更新时间: 2008年8月1日
软件大小: 0.62MB
软件语言: 中文
下载地址:

 

软件名称: 上海话拼音输入法 新派版
更新时间: 2008年8月1日
软件大小: 12.59MB
软件语言: 中文
下载地址:

继去年出版了轰动一时的《上海话大词典》后,主持并开发“上海话输入法”的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再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对话

“浊音h短音k,安打oe来埃打e,字改y额为ng,其余普通话里来。”

发布当天年轻粉丝编出输入法口诀

青年报:输入法在8月1日问世,就这两天的下载率来看,值得大家欣慰。仅以“弄堂网”为例,截至问世当天3点钟,适合45岁以上老上海人使用的老派版下载数是1160,针对年轻一代上海人的新派版下载数则为2174。对于这样的结果,您怎么看?

钱乃荣:上海话输入法”新派版和老派版8月1日上午7点在4个网站同时挂出。新派版的下载数大大超过老派版,这充分说明,上海青年一代对上海话的使用和学习十分热情。青年人欢喜上海话,我看到了上海话的光明前途。青年人希望在网上不但会用熟练的普通话交流,也会用上海话打些句子丰富生活。这就是语言文化生活的多样化。

青年报:但是很多读者向我们反映,下载好输入法后用起来觉得不适应,有困难。这是为什么?

钱乃荣:的确有人反映看得懂使用方法,但真到输入起来还是吃力。其实任何输入法都有熟悉过程的。青年人那么复杂的游戏都会打,学这点点真是“小儿科”了。只要是有兴趣的事,化难为易就快。

你一定说“PK”、“粉丝”不对,人家还是在用,你的办法就是写进词典,还要及时修正词语的不合时宜的解释。

规范就是让大家晓得上海话标准写法

青年报:“上海话输入法”引起了巨大反响,那么是什么促使你开发这个软件以及编写《上海话大词典》呢?

钱乃荣:我一直主张语言规范化。什么叫规范化?译成英语是“standardization”,意思就是“标准化、统一化”。但语言的本质特征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语言要顺其自然发展,怎么可以统一标准呢?上海话词语就是群众约定俗成的、客观存在的,你一定说“PK”、“粉丝”不对,人家还是在用。你的办法就是写进词典,还要及时修正词语的不合时宜的解释。

但是一个词怎样写,是要有标准的,即语言是开放性的,文字是大致封闭性的,要标准化,不能写错别字。比如说:“淘浆糊”要这样写,不能写成“捣糨糊”,有根有据。所以,要把上海话词语的用字定下来,不是说把哪些词语及词语的用法定死。另外,上海话词典还要常常更新。

过去有一个很荒谬的观点,认为普通话与方言是你死我活关系,普通话要长,方言就要消。“规范化”,就是只能讲普通话,不可以讲方言,就好比说,上课不许说方言,下课也不准讲(笑)。其实方言口语就是普通话语汇的活水源头。方言发展了,普通话一定更丰富,两者和而不同,中华语言文化就会博大精深。

青年报:于是你就下决心为规范上海话做些事情?

钱乃荣:对,大家争论了两年,光辩论大家都会,我在2006年就决定干脆拿出实际的东西来,因此就有了“大词典”和“输入法”。出版《上海话大词典》,先用描写的方法,群众中有什么词,就收什么,再规范上海话词语的文字,让大家知道上海话词语的书面标准写法。

有一次,国家语委一位副主任在上海说:“不能进入网络的语言将面临消亡。”这话对我触动很大,我在课堂上一说,听我课的、早已在网上认识我的上大物理系学生郑晓钧,下课时就和我一拍即合,搞这个输入法。这个输入法是我和郑晓钧两人合作制作的,郑晓钧负责软件的开发、设计等工作。我们用与普通话拼音最接近的“上海话拼音”,联系上海方言15000条词语制成一个“上海话输入法”,也包括了上海话和普通话共用的常用词语10000条。

青年报:那么在编写《上海话大词典》和“输入法”过程中有什么困难呢?

钱乃荣:困难是肯定有的,一开始你能直接想到和参考其他的书可收集解释3000多条词语,接下去就靠你硬想了,有的时候灵感一来,天再黑再冷也只得从床上爬起来,或者马上买纸笔赶紧写下来,因为一开灯或多走一步路可能就忘记了。此外还要考查方志,听上世纪30年代的沪剧、滑稽的老唱片新CD等等,一听到上海话词语马上记下。

到了10000以上的词条,常常是一星期也想不出几条。写“大词典”的困难最大,尤其是注释一定要经得起推敲,比如说鱼,有的释义要找小菜场去问,房内的设施要问装修工,最难的是这些。相比之下,考证本字等就是“小儿科”了。

还有一个很大的难点,是输入法软件的开发。没有这个高科技突破,输入法就没有存在基础,而这个开发是学物理的郑晓钧完成的杰作。这就叫“文理结合,老青结合”。

我就是在保护地方文化!大家一起来保护地方文化,而不是破坏地方文化,我们祖国的文化就更丰富多彩了!

不知道爱护地方文化谈什么爱护国家文化

青年报:网络上对您的攻击也有不少,说您是逆潮流,空做“屠龙术”,也有人认为您在削弱普通话的推广。

钱乃荣:我刚才说过,普通话和上海话是互补双赢的关系。当今上课、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哪里不在用普通话?普通话能削弱吗?方言如果顺其自然,不加人为限制,根本不需要学,跟着妈妈从小就会的,两者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语言是为了交际,只要用得到,就有存在的必要。我个人认为,用方言拍电视剧只会使文艺生活更丰富。

青年报:有人认为,你这是在强化地方文化的保护。

钱乃荣:我就是在保护地方文化!大家一起来保护地方文化,而不是破坏地方文化,我们祖国的文化就更丰富多彩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一方水土的个性文化,都是对人类多元文化的一种贡献。中华文化的多元和丰富,是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生育你、养育你的地方文化你都不知道爱护,你还谈什么爱护我们国家的文化呢?不但要保护,而且要发扬!越是植根于本地沃土的文化,越是能够拥有细致入微的乡情民俗异彩,贴近本真、蕴含着世界文化的普世精神和永恒价值,才能在世界上走得越远。

普通话、上海话、家乡带来的方言、英语,都不是对立的,都有它们各自的社会功用,应该让其各展其长。

有一个好的政策上海话就不会受到冲击

青年报:一位哲学家说过:“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但在历史上以及当今世界上,不少本土文化已经或正在被外来文化冲垮,这也是不争的事实。而您在做着积极保护本土文化的工作,我想问一下,在上海这个海纳百川、越来越开放的都市里,你怕不怕上海话受到时代潮流的冲击?

钱乃荣:普通话、上海话、家乡带来的方言、英语,都不是对立的,都有它们各自的社会功用,应该让其各展其长。2006年,国家语委提出,我们的语言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构建和谐的语言生活。”语言的平等、多样化与和谐共处应当成为基于人类良知的文化理念和价值目标。主张语言文化的单一化,是不切实际和有害的。

语言和其他的事情一样,有一个好的政策,上海话就不会受到冲击。国家语委副主任李宇明多次作报告:“不同的语言和方言都是国家语言资源,是国家"软实力"的一部分,要珍爱普通话和方言这些弥足珍贵的语言资源。”

青年报:的确,大都市要营造多言多语的和谐语言生活。

钱乃荣:今年6月份,我主编的一本《现代汉语》教材出版了,李宇明先生也亲自参加了教材编写,在这本教材中,已经写入了语言文字工作方面一些新的理念,包括提倡“多言多语”的生活,正确对待新词语、网络语言,正确处理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等等。我认为,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可以看到祖国语言文化大发展大和谐的光明未来。

影像

伴老式唱机评《你的选择》

在输入法问世的前一天,时近黄昏,笔者来到钱乃荣教授的家里。在他家的书房里,有一只老式唱机和一只怀旧的彩色玻璃台灯,整个采访过程中,这两个古色古香的玩意儿,在暗淡的光线中放射着老上海的光彩。而就是在这个书房里,钱乃荣与上海文化进行着半生缘的对话。

除了老上海的唱片《毛毛雨》等歌曲,钱乃荣还收藏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越剧、沪剧,滑稽演员施银花、筱丹桂、筱文滨、王无能、江笑笑等的唱片。钱教授对当前的流行文化也很关注,今年7月,他在《上海文化》发表了《评近年爱情创伤类流行歌曲》论文,对现今当红的《你的选择》、《别说我的眼泪你无所谓》、《秋天不回来》等24首流行歌曲作了评价,有趣的是,这些歌钱教授都还会唱。

传承上海方言,是一门实实在在的苦活,其中的苦辣酸甜,自不足为外人道。从去年《上海话大词典》的轰动到如今“上海话输入法”的开门红,对于一位语言学家来说,这无疑就是最好的回报。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