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剑秋:进场费争议亟待解决 可先互联互通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08-14 14:09:00转载

针对“地铁10号线运营商进场费争议”一事,北京地铁与两家移动运营商目前已经达成共识,先覆盖手机信号。分析人士称,这可能是权益之计,奥运会后仍有可能再起纠纷。此前,北京移动与北京地铁运营公司都向外界透露了关于地铁未开通信号的原因,一致承认主要是进场费争议问题。

而北京网通则优先与地铁公司达成共识,小灵通处于试运行状态。

移动运营商与地铁公司的“踢皮球”事件凸显双方在解决费用方面的矛盾,而固网运营商的捷足先登让各方处于尴尬境地。难道进场费用难倒了在资金方面雄厚的移动运营商?对此,记者采访了北邮曾剑秋教授,他表示,这不单单是一个进场费用的问题,它凸显了我国长期以来专用网和公用网的矛盾,亟待政府在政策和法规方面的健全。

谈判各方态度迥异

对于此事,北京移动相关人士表示,之前已经就相关问题做了解答,尤其是在近日的一个奥运通信服务会议上,北京移动总经理何宁已做了详细解释。何宁表示,正像外界都了解到的一样,运营商已经跟地铁的相关部门进行了多次谈判,但是这个谈判双方的差距非常大,现在实际上也是一直在寻求政府,即工信部和北京市政府能够出面积极协调这个问题。

北京联通也表示,目前联通在新地铁内的通信准备已经完成,具备通信条件,北京联通一直积极地协商开通事宜,但目前为止,尚未谈妥具体条件,地铁方面不允许开通。

而与两家移动运营商相比,作为运营小灵通的北京网通捷足先登。目前,北京地铁已经与北京网通就10号线小灵通信号覆盖开通达成共识,10号线站台与通道的网通小灵通信号都进入试运行阶段。

10号线、奥运支线至今不通手机信号,缘于地铁公司和运营商之间“进场”价格谈不拢。对于移动运营商“漫天要价”的指责,地铁公司首次出面回应,称收费只是中等水平。

而对于中国移动的提议,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副总经理高踪阳向媒体回应:“本来已经对5号线的收费标准达成了初步共识,为什么又要第三方对政府的投资进行评估,等于又回到了起跑线上。”高踪阳称,他本人同意对10号线进行第三方成本评估,但评估结果必须与收费标准相挂钩。

可以先互联互通

据了解,按照国际惯例,电信运营商进入为其提供信号支撑的地下空间,都需要付费。北京移动和地铁公司透露双方在这笔入场费用上差价巨大。据了解,10号线内包括G网、C网等在内的专业通信系统并非像以往一样由运营商承建,而是地铁公司自建,“进场费”问题也由此产生。

曾剑秋表示,处于奥运特殊时期,移动运营商和地铁公司完全可以先互联互通,再解决费用问题。北邮肖毅敏教授也认为,移动联通入驻北京地铁10号线的“进场费”应由第三方机构来评估。对于移动联通暂未入驻北京地铁10号线的尴尬,肖毅敏表示,在《电信条例》的罚则中,没有对违反配套设置电信设施制定相应的处罚规定,也就是无章可循。

肖毅敏认为,地铁网络的建设应当由地铁部门解决,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但要按照《电信条例》的规定来操作,应与运营商“事先协商”。因没有“事先协商”出现这种僵局是由于监管不利造成的。

肖毅敏认为,对地铁公司和运营商来说,应转变观念,提高服务理念,注重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应竞争有度,确保服务质量,极大地满足公众的需求,让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也达到企业的双赢。

应考虑公众利益

运营商和地铁公司既然各执一词,都认为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那么,不妨把相关的信息全面公之于众,让消费者进行评判。例如,地铁方面开出的进场费数额,运营商愿意支付的进场费数额,应让消费者知道;地铁公司自建通信平台的成本以及日常维护的成本应当以详细的账目公开,让消费者判断其中有无“水分”。

地铁进场费之争,表面上看是地铁与运营商两家的“私事”,但背后折射出来的是,双方都没有把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虽然地铁通信平台的建设资金来源于企业,但是进场费无论多高,肯定要划入运营商的经营成本,最终算在每个消费者头上。因此,双方没理由在这个费用问题上产生争议而让消费者利益受损,而且是在奥运会期间,更应把公众利益摆在优先位置。

因此,期待此次“进场费之争”的相关各方,能尽早拿出诚意,回到谈判桌上来,也期待政府相关部门能及时介入,协调处理争议并举一反三,从根本上解决专用网和公用网长期以来的矛盾问题,以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