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罗拉入局移动商务已见转机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8-12-14 10:54:00转载

对3G的期望,又转化为新一轮的创业、投资骚动。摩托罗拉也迫不及待地入局了,这一步是迈向移动商务。它试图以技术解决中国移动商务中的现有难题。

已见转机

2007年就被业界称为“移动商务元年”,但除了“移动商务”这个词一夜之间成为一种新潮,而实际应用并没有掀起太大的风浪。

近日,商务部下属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和摩托罗拉在北京共同宣布成立移动商务应用实验室,这也是国内第一家移动商务应用实验室。

“去年是最艰难的时候,现在总算是熬过去了。”用友移动总经理杨健已经在移动商务领域浸淫了近三年,现在他觉得时机终于到了,命运的转折点是三家全网运营商格局的形成。

“三家竞争的第一步肯定是抢用户,而运营商抢用户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降价。”资费的下降,才有可能使得移动商街的业务真正开展起来。杨健现在最头痛的就是受限于资费,很多客户都是在网上简单地转转就跑,不敢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消耗在这里,也就很难产生价值。“特别是到每个月的最后一周,用户的包月流量用得差不多了,网上干脆就没人了。”

另一点原因,由于竞争的加剧,运营商对于3G应用的思路也在发生变化。“以前所有的业务运营商都想一家独大,但现在他们很明确地表示,会与在某些领域有优势的厂商合作,做出让步。特别是新联通、新电信会逼迫中国移动加快与应用厂商的合作速度。”杨健说。

目前,我国的移动商务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2010年中国移动用户的预测显示,用户规模将达6.15亿人,为移动电子商务带来巨大的潜在客户群体和市场蓝海。据调查估计,2008 年中国移动商务市场规模将达37 亿元,到2010 年移动商务产业将逐渐成熟,总体市场规模将达76 亿元。

“没想到企业反应很积极,来的数量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小心破题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认为,我国移动商务发展,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关法律法规急需完善,移动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同样面临着电子支付、信用和配送等瓶颈问题,社会公众对移动商务的认可度和认知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总裁高瑞彬认为两大因素决定着我国移动商务能否取得成功:一是硬件实体,业界需要建设可以实现移动商务商业化的系统平台;二是软件配套,业界需要大力培育移动商务的使用能力,加速产业链整合。

中国移动研究院业务研究所所长赵立君则代表运营商的观点,认为移动商务目前在中国存在三大挑战:一是标准化,包括POS终端、芯片、支付协议、工作频率等方方面面的标准都没有。二是产业合作,移动商务是跨行业、跨领域的应用,它涉及到金融机构、零售业、物流、IT企业、终端制造商、芯片制造商等等,不同产业间的合作是最大难题。三是在政策法规方面的滞后,包括我们的安全法规、交易监管法规、网上交易的税收等。瓶颈依然很多,不是一个企业和一个行业能够解决的问题。

“我们会努力促进移动商务生态环境的形成。”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主任刘俊生将移动商务应用实验室定位为:以应用为目标,聚集来自研发机构、产品提供商和运营商各方的资源,从事移动应用环境,移动支付和移动商务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和孵化,目的是建设世界领先的移动商务研发生产、应用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跨行业整合是让政府、运营商和企业都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比如运营商与银行间的合作,在日本的解决方案是运营商收购了一家规模较小的银行,自己做手机上的信用卡支付,解决移动商务的支付难题,但摩托罗拉中国区宽带及移动网络事业部总经理吴达光先生认为这种方式在中国显然行不通,需要另寻道路。

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强对记者说:“我们的研究方向一定是不要侵犯或者是不要打破现有的体系和利益,在现有的情况下,去创造一个让所有的人都觉得这个东西可能对大家都有好处。”

作者:董军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