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都收购新华胜 华南显示器渠道再起波澜

互联网 | 编辑: 2006-02-20 00:00:00转载

整个2005年,华南显示器渠道的变动一直没有停息。飞利浦、LG、AOC、明基等一线品牌纷纷对其华南的渠道“大动干戈”,一时间,在华南市场,各显示器品牌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换代”运动(更换总代)。新年伊始,“佳都收购新华胜”的传言再度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华南显示器渠道

整个2005年,华南显示器渠道的变动一直没有停息。飞利浦、LG、AOC、明基等一线品牌纷纷对其华南的渠道“大动干戈”,一时间,在华南市场,各显示器品牌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换代”运动(更换总代)。新年伊始,“佳都收购新华胜”的传言再度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华南显示器渠道。

2005年唯一没有更换总代的三星显示器渠道新年伊始就发生变化。春节后刚一上班,有渠道向本报记者报料,称年前有关“佳都收购三星显示器华南最大渠道新华胜”的传闻已变为现实。

记者随后了解到,新华胜公司的多数员工已迁至位于广州软件园的佳都国际总部,新公司名称为“佳都新华胜”。对于以何种形式收购、新公司的股份构成、业务范围、运作方式等问题,记者随即联系三星、佳都和原新华胜的相关负责人,当事三方十分谨慎,均秘而不宣。据佳都的一位市场人员称,稍后会有公开的媒体发布。

排名华南前八位的IT分销渠道新华胜公司总部设在广州,下属机构有三星显示器维修(配件)中心八个,在华南各主要城市设有分支机构,终端包括一级店35家,二级店60家,三级店100余家。从1998年开始,新华胜就是三星显示器华南区总代。对于此番并购,新华胜内部一位员工透露:“原来新华胜公司操盘三星显示器业务的全班人马,从高层到下属员工,几乎没有变动,只是从原来的华标广场搬至了现在的天河软件园。”

据知情的渠道人士透露,原佳都的副总裁马研将担任新公司佳都新华胜的市场总监,而原新华胜公司的老总阚晓敏则任职新公司的董事长。佳都的一位市场人员称,“具体的职位还没有最后确定,这几天公司会开一个年会,应该会正式对外公布。”

2月16日,记者联系上阚晓敏,阚证实自己是佳都新华胜的董事长,但是至于新公司的股份结构,他表示暂时不便向外公布。

记者此前从佳都获悉,当事双方早在去年年初就开始接洽并购事宜,由于一些条款未能达成一致,本来应该在去年就完成的并购案一直拖至今天。“这次是我主动的,年前和年后,我分别给佳都的刘伟打了两次电话。”阚晓敏说,“同时,三星方面也给了很大支持,所以这次合作还是比较顺利。”

三方共赢?

业界分析,佳都无论在资金还是行业上,都有较大优势,这次合作,应该是强强联合。为此,在这桩合作交易之中,三星也一直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

销量和资金一直是困扰国内显示器渠道的两大难题。此前,由于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总代不满,三星果断地对上述三地总代进行了更换。“早在去年,三星就已对华南的新华胜表示不满,尤其看到华南其他竞争对手如AOC、LG、飞利浦纷纷更换总代,三星对新华胜不断加压。”新华胜的一位渠道商透露,“尽管新华胜去年整体业绩不错,但离三星的预期仍有差距,鉴于新华胜在华南渠道的综合实力,三星也找不到第二家替代的公司,因此,整个去年,新华胜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其中最为主要的是资金压力。”

一位三星的渠道人士分析道:“整个华南较为有实力的显示器渠道就那么几家,LG、飞利浦寻觅了大半年,最终分别选择了昂达和七喜,这样留给三星重新更换总代的机会几乎没有了。”

“这次的合作,也了却了三星的一桩心愿。”三星华南某渠道人士分析,“新华胜在终端渠道和区域市场有其他渠道难以比拟的优势,而佳都在资金运作上‘长袖善舞’,在行业上的优势也十分明显,两者走到一起,应该是一种强强联手。”

对此,一些渠道也表示出不同的看法。“早在去年8月,明基与佳都牵约,12月份,双方悄然分手。”一些渠道担心这一幕会重新上演,“与明基合作,佳都既做行业又做了一部分的分销,于是产生一些降价、窜货现象,引起了原明基渠道的不满。这可能就是双方最终分手的原因之一。”

佳都方面认为这一现象不可能重演,“佳都这次并购只是资本运作,操盘三星显示器的仍是新华胜的原班人马,对以前三星的渠道不会有任何影响。”

另外,由于此前佳都旗下已代理了另一显示器品牌优派,此次再度接手三星显示器,一些渠道认为有可能与以前的业务产生冲突从而限制两大显示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

显示器渠道的“马太效应”

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早已在显示器渠道上演。自去年开始,华南显示器市场的一线品牌已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渠道变动。当时,排名前五位的一线显示器品牌中,除三星之外的四个品牌飞利浦、LG、AOC、明基均更换了旗下的总代。

如今的显示器行业早已告别了高利润,这也迫使上游厂家不得不拼命冲量。“现在厂家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个月你完成了多少销量。”华南某显示器品牌一核心经销商说,“如果你这个月做了1k,下个月可能就得做2k,完不成也要做,没有商量的余地,完全不考虑市场承受能力。”

去年,华南一显示器渠道发生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动荡,到最后,该品牌旗下的一些渠道不得不放弃代理。“一台显示器只能赚几十块钱,利润极低,我们还得花上百万去压货,长此以往,资金压力可想而知,但上游公司还不断提高销量要求。这样的事情谁愿意去干?”该品牌旗下的一渠道负责人无奈表示。

厂商把巨大的销量分摊给渠道,渠道备感压力。据介绍,在显示器渠道,一个区域总代每月需要近千万元的现金流转。由于显示器利润急剧下降,高资金投入却往往得到低回报。正因为如此,时下一些因资金压力而退出显示器的渠道也越来越多。

“现在的显示器品牌越来越集中,各品牌之间已展开一场贴身肉搏战,在这种市场状况之下,作为上游厂商迫切需要总代来承担更大的发展规划。”国内某知名品牌显示器厂商负责人表示,“现在的显示器渠道就是资金实力和渠道力量的综合较量,显示器总代必须拥有巨额的资金后盾和很强的渠道拓展能力。所以,对于显示器渠道而言,强大的将越来越强,弱小就会遭到淘汰。”

“年年难做年年做”似乎已经成为近年来显示器渠道商的口头禅。没有了以前那样的销售火爆场景,争夺者太多,到最后就成了谁也吃不饱的局面。与以前越来越多的厂商宣布要进入这个市场,并且发誓要做到前三相比,近年来的现实是,越来越多厂商选择了悄然离开。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品牌PC和笔记本对液晶显示器的冲击越来越大,时下市场很多主流品牌PC都是以“17英寸”、“19英寸”作为卖点,很多原来DIY的消费者纷纷转向购买品牌PC,因此自有品牌液晶显示器的空间自然被大大压缩。另外,低价笔记本电脑的出现,也对液晶显示器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笔记本销得越火,显示器就越难卖。”一位同时做显示器和笔记本的渠道感叹。

强者愈强,大者愈大,显示器渠道的“马太效应”正愈演愈烈。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