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在中国的社交有效价值尚难估测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02-10 09:59:00转载-投稿

国内SNS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诸多尚未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SNS尽管在2008年被炒得火热,在发展之初展现出一片大好前景。但是,与互联网发达国家相比较,国内的SNS起步还是迟了很多,作为中国互联网引入的“新秀”,SNS的发展还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和诸多尚未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SNS的首要价值就在于其对人际交往所发挥的效用。从扩大人际交往广度的层面来讲,SNS搭建的社交网络平台,凭借“朋友的朋友”的传播路径,使得人际交往关系更容易形成。这种关系的主要体现为两种:一种是有现实社会的交往基础的“强关系”;另一种是通过朋友介绍认识的“朋友”而建立的网络“弱链接”。但是,不能仅仅从单一的角度就能够定论SNS真实、有效地促进了人际交往。恰恰相反的是:越是很容易形成的人际交往关系,其关系往往更脆弱,表现更不稳定。

针对SNS存在的这两种主要关系分别进行分析:

对于有现实交往基础的人群而言,SNS需要面对的问题是:现实中交往的友人关系带入到SNS中,关系双方是否都是主动参与?网络社区与现实世界交往相比,人们更倾向于肯定哪种交往所具有的价值、意义?SNS中的交往关系是否会选在重新回到单一的现实交往中?根据日本Synovate最近对17个国家和地区SNS用户行为的调查显示,无论有着怎样的文化差异,大多数SNS的使用者都认为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非常重要,线上人际关系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绝对不能够取代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在日本和美国,只有1/3的SNS用户认为“在线交往与现实面对面的交往同样具有意义”。在SNS成为社会的一种潮流时,很多人会将自己的朋友拉进来,即使对SNS缺少兴趣的人也会在这种力量的带动下加入,所以这类人群的行为往往不会持续太久。而这种在现实社会有交往基础的用户,并不担心会因为SNS失去朋友。所以,也就可以随时放弃使用SNS而将交往关系重新带回现实社会。

对于原本是陌生人关系的用户来讲,建立友人关系仅仅是交往的开始,关键在于如何维系这种“弱链接”的交往关系,这种“弱链接”在中国社会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网络社会网的研究分析表明:网络社会人际交往更倾向于形成“弱链接”的人际关系。但根据相关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在中国,人们在获取社会资源(包括就业机会、信息获取等)的时候更倾向于使用“强链接”的关系。那么,基于扩大个人人际关系网络、提升个人获取社会资本能力的SNS,就存在应用于中国社会的适用性问题。如果作为SNS,却对于人们扩展社会关系网络和获取社会资源的渠道没有实质性的推进。那么,SNS的发展前景将会很茫然。

CNNIC互联网发展研究部分析师  秦英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