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李海超:我们要作全国最大的二手车信息平台

互联网 | 编辑: 2006-03-30 00:00:00转载

从去年起风险投资的浪潮在中国又重新兴盛起来了。当然和1999年那一波不同,这次的互联网投资方向是专业网站和垂直网站,以blogchina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网站都获得了巨量的投资。

  从去年起风险投资的浪潮在中国又重新兴盛起来了。当然和1999年那一波不同,这次的互联网投资方向是专业网站和垂直网站,以blogchina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兴网站都获得了巨量的投资。

  三月份中国各大网站离职的主管级人物大概有70人这些人大部分是进入了有创投介入的小公司,或者是自己开了公司。

  这些人都会成功吗?现在真的是中国新的互联网风潮的开始吗?风险投资现在在中国的行为是否盲目,风险投资的判断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是近期在互联网产业圈中大家不断讨论的话题。

  最近刚刚获得投资的一个垂直交易类网站是51AUTO,这是一个专业的2手汽车交易网站(当然这样的网站并不是独家,比如原来一拍网的许多人就也在作类似的网站)。创始人曾经是上市公司掌讯的创始人,(成功过,是华人,有海外背景,符合风投的所有条件)。3月22日51auto的CEO李海超接收了搜狐记者的专访,就创业,风投,与51auto的新模式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以下是专访的全内容。

  关于创业

  李总:祖籍安徽,出生地在上海,小时候在河北,离这儿不远,在承德,那时候父母亲是大学生,小学在株洲,中学在上海读了一年出国,在英国念的中学大学,工作过两年,99年回来创业,搞不清楚。

  记者:地球人。

  旁白:我们现在正式开始,李总,就从您个人的创业史聊起来,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稍后提问。

  李总:好。创业史,刚才说到99年从英国回来创业,当时可能跟我们出身有关,我大学学的计算机软件,应该是搞技术出身。到99年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吴俊当时他是在瑞典一家公司工作,那个公司专门作无线互联网一些产品和技术,99年这个公司被微软收购了,成为了当时微软旗下无线互联网的部门,这个收购结束以后,从他个人而言,他觉得原以为比尔盖茨打工,他就出来想作点事,我们就一起商量作什么事,那时候谈着谈着就谈到中国,原来我和他都是从中现在国出去,对中国有一种回归母亲的欲望,应该回国作点事,当时年轻人比较冲动,拍拍脑袋回来的,也没作太多的调研这方面的工作。当时就觉得中国移动的手机,也是跟无线背景有关,看到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一个前景,因为大家如果回想到99年的时候,那个时候中国的手机普及量已经是非常之高,几乎像大城市里人人都有一部手机,每一个都是用手机打电话,没有用它作任何其他的事情,大多数人没有发过短信,大多数人没有听说过短信,手机是用来打电话的东西。对我们来说,我们就觉得就酝酿一个市场巨大的一个商机。

  所以我们回来以后成立一个公司叫英斯克,作移动增值方面的技术和一些服务,这两大块。当时我们有一个部门叫灵通网,是作服务的,英斯克是作技术的,他是这样一个划分。而公司从经理方面,应该说因为市场非常非常早期,当年没有产生很大的效益,2000年底我们经过一年的经营,我们意识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大致是两大块方向,一个是作无线互联网技术品牌,还有一个作无线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所以就作了一个决定把这个公司一分为二,一个叫掌上灵通,一个叫英斯克,作各自的业务。

  后来两个公司有各自的一个发展史,从我们这些原始股东来说,更多是在这种战略层,董事会作了大量的工作,帮助这两个各自去成长。发展到今天,媒体都知道掌上灵通在纳斯达克上市,他是中国的第一家作无线互联网增值业务的海外上市公司,当时融资规模4700万美金,市值4.5亿,上市的市值。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公司上市应该事业发展到了一个阶段,我们几个创始人,发起人也好,创始人也好,就都从管理层从董事会退出,到今天为止我们是掌上灵通的股东,已经基本上不太管掌上灵通的业务,各自是各自经营的发展方向,经营的发展目标。从我个人而言,也休息一段时间,有没有作太多的事情,说出来不怕大家笑,打了一年高尔夫球什么事也没有干,也交了不少朋友,这些朋友今天是非常有用,当时没有想太多,当时就是打打球,当时还有一个相比,考高尔夫专业的,成为职业高尔夫的球手,以此渡过我的一生吧。

  后来打了一年以后,觉得自己不是这块料,打来打去,可能水平也徘徊业余里相对好一点,与专业还有很大的距离,而且后来看到真正的专业球手,像里奥斯,像泰格吾兹他们怎么样勤奋练球,就在一个场重复相同的动作,可能不是我想要的。到了去年年底还是思考回到自己比较熟悉的行业,就是互联网,还是作点生意,作一个公司比较适合自己。就看到中国的汽车行业,为什么当时选择一个汽车行业,可能跟你个人的经历有关,我是出生在一个工程师的家庭,我父亲以前搞机械工程,当时我们在英国,在我上中学的时候,我们家几乎是三到六个月会换一个车,我父亲是很懂车的,而且也喜欢玩车,在英国买卖二手车是非常方便也非常经济的事,车也便宜,过户也方便,我从小有这样一个习惯,你买一个车买一辆二手车,因此又经济又划算,开个一卖,你卖出价格还高于你买的,如果你很懂车。所以我在01年我们把时间对对,99年我回来,01年回国我想买一辆车,就想去买一辆二手车。

  当时我的体验就是,我第一个想法想去买一本这样的杂志这样去看,去找一辆我喜欢的二手车,我在英国有这样一本杂志,很全面,所有车型都有,所有价格都有,我买什么车,我杂志里看,我都找得到,我01年找这样一本杂志,没找到,市面上怎么找也没有这样的东西,就很奇怪,怎么会没有这个东西。第二个想法上网去找,当时看新浪、搜狐,各式各样的汽车网,虽然有些网站好像说有二手车,一点进去全是垃圾信息,全是那些骗局,那些卖汽车零配件的东西,没有很价值的信息,所以就很郁闷。最后听朋友说,原来上海中山北路有一个二手车市场,你可以到市场里转转,我一去,我体验是这样,其实也说不上,就是圈起来一块地,有很多穿的土里巴机,操着外地口音一些人围上来,你要买车还是卖车,这个感受是很差的一种感受。但是我作为一个非常顽固二手车的消费者,我最后还是挑选了一辆当时我认为比较适合自己的一辆尼桑花了25万块钱,买了一辆二手车,差不多五年尼桑风度,买下来了,开了大约两年不到,25万当时买的。

  记者:太贵了。

  李总:当时进口车是很贵。

  记者:那车37万左右。

  李总:可能是后来跌过一个价,我说01年,3.0的,我不知道在座有没有这样体验,我印象非常深刻,买了一辆二手车,过两年我买了,上海叫黄牛,他当时开的价是17万,然后我抬价是19万成交了,但是整个一个过程,其实我是从买卖一辆车。

  我一辆风度这样的车,当时比较高端的车,开了两年时间,亏六万块钱我认为非常划算,你买一辆新车,第一年不止这个数,但是这个体验买卖的过程,是极差的。所体话题回到去年年初,看到二手车,看到二手车市场,心理作一个信息平台也好,作杂志也好,搞一个网站也好,就是帮助二手车消费者找到一辆他喜欢的车,处于这样一个目的来作,后来作了一些市场调查。

  当时就看到比如说我可以举个例子,04年中国的二手车交易量是130万辆,新车交易量是500万辆,一般以国外交易量的比例,往往旧车是新车的两到三倍,比如说在美国,美国新车一年销售量是一千万台,二手车交易量是2000多万台,一看到中国这些数据,其实我自己也吃惊,为什么新车交易量远远大于二手车,新车到哪儿去了,今年买一辆新车开到报废几乎是不可能,必然到两年三年或者五年以后存在一个置换的需求,一辆车在他车的生涯中,他会被到手两到三次以上,以这个道理来推断,旧车应该上升。这就意味着旧车交易量存在巨大的空间。

  去年还发生了几件事,一件事10月1号政策的变化,政府对新的二手车管理方法。这个政策有几方面的调整,一、原来3%旧车强制性的评估费,市场要收3%评估费被取消了。

  记者:2.5%。

  李总:2.5还是3,各地不同,但是从政策上有这样一个评估费这个评估费在新的二手车管理方法里面已经取消了,没有了。第二,原来规定只有在二手车交易市场才能进行二手车的过户和买卖,按照新的管理方式,任何一个汽车经销商,都能够进行二手车的交易和买卖,过户。

  这两者我们认为也是讲一个政策决心,来推动这个二手车市场,因为这两个措施必然会大大降低二手车交易的门槛,这是政府的政策的一次变化。第三个变化是各个厂商开始纷纷进入二手车市场。比如说上海通用开创曾经二手车的品牌,上海大众开创特型二手车,一汽奥迪开车3A二手车,都纷纷进入这个市场,要培养这个市场的诚信,要推动这个市场。厂商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我们也认为我们也借助厂商力量共同把这个市场作大。所以种种的市场的变化,等于是加强了我们的决心来作这件事。

  到了9月1号,我们公司成立,是在上海。到10月底我们第一本杂志,上海的杂志开始发行,到12月初我们北京的分公司正式成立,到12月底北京杂志开始发行用了短短四个月的时间,我们在两个城市开展了业务,杂志开始进入发行渠道,而且我们的车源的采集,流程采集过程我们包括我们对整体杂志的内容的组织,都在短短四个月之内完成,可以从这个方面可以看到我们公司一个执行的力度。

  我们作了这么多工作,也并没有被我们的投资商所忽略掉,从差不多10月份开始,10月底开始,我开始跟一些风险基金开始接触,一共接触没有几家,大概也就是五家左右,最终定了两家风险基金来投资我们公司。总投资额是500万美金,其中一家我们介绍上是日本这家以孙正意先生为首的一个风险基金,实际上孙正意先生和他弟弟自己的风险基金,和其他风险基金性质还不太一样,这个交易已经1月16号已经,大致是这样发展到现在。

  关于投资与回报

  记者:我们大的方面就是这样的,长期你们考虑肯定是要汇报的,长期大概投资大概多少年,之后一个期限的目标,最终想作到什么样子。

  李总:当然任何一个投资都追求他的汇报,只是你投资汇报的时间是多长,从我们比如说当时掌上灵通一个经验而言,一般是三到五年,这个时间段不会是你投资了以后,就祥开一个餐馆一样,马上有现金进来,买卖就可以盈利,我们有这样的投资,当时有预测,当然会有计划,按照我们的计划。

  我们认为基金进入是一个准备期,我们公司人员的培养,以及公司的流程的成熟,以及各地的普检,以及我们大致发行是一个培养期。明年可能会在收入和开支方面会大家一个持平。真正的发展,真正的发力,或者真正市场的回笼是在后年。

  记者:利润来源是什么,将来,明年对这种市场,现在依托一个是网络,一个是杂志,就这两块,这两块是广告还是其他的一些东西。

  李总:我们主要收入来源是两块,一块是来自各个经销商信息发布的一个费用,这个信息发布费用,你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广告,只是说一种特殊需求的广告,这可能是我们主要收入来源。另外还有一块收入来源,就是其他类的品牌广告,比如说汽车后市场的一些需求,比如说汽车租赁厂,美容店,比如说汽车经营机构等等

  。因为我们所作这一件事你可以把他称之为一种媒体或者一种新媒体的概念,他不是一种传统的媒体,他不是一个物理的东西,他是针对某行业的,这方面有点类似与,比如是(某国外的重要专业媒体)他是针对人才市场的一个信息汇集点,很多人访问(某国外重要汽车网站),他看××周刊,也可能看网站,来获得最新的招聘信息。我们作的是二手车的领域,这一块的一个信息平台。

  51auto的运作特点与盈利方式

  记者: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这样,你们现在有介绍的刊物和网站,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操作起来非常不一样,平面媒体有版面限制,他应也许会精选内容,他时间性比网络差很多,你们是交易类,要求很强的时效,有可能这个车便宜,他很快可能就卖掉了,你们在这两个方面完全是独立运作还是。

  李总:我们在人员配备上,确实有一部分是分开,但是也有很多分享,但是很多车源信息,这一块是我们内容的8、90%,也是我们最最核心一个吸引读者,他是我们最核心的一块,这一块是杂志和网站是共享的,其他的内容你们可以看到有一些二手车交易起源,一些文章,这些可能会有一个杂志和网站的一个区分,包括市场推广,可能也会有杂志和网站一个互补。

  记者:以后盈利中心是什么。

  李总:以后的盈利中心杂志和网站都是盈利中心。

  记者:没有说杂志我要发杂志就是发这种纸质东西只是推广而已,不是这样的。

  李总:对,从我们一个发展策略来说,我们是两头并行,首先这两个读者群不太一样,他们有一个重复的一个复节,不是完全复节的情况,很多人会喜欢看一本杂志,而且纸媒体自然而然产生一种可信度,网络相对给人感觉还是比较虚幻性。另外我们通过我们特定发行渠道,比我们现在北京显京为例,所有二手车交易市场,都有我们杂志发行,首汽有我们专门的软件,这个效果跟网络不好比。

  记者:我还想问一个问题,互联网是没有地域限制,但是就像二手车交易这种东西是地域性非常强,北京看上海再好也许多有,如果是这样你们在互联网有特别操作方式。

  李总:互联网可以按地域搜索,我们在网上更多像搜索引擎一个做法,或者一个分类的一个,可以安排品牌,按照地域按照价值来搜索,不能是按城市,北京上海这样。

  记者:他可以到精细化,你们传统方式,提到内容,我不知道你们收益渠道是什么样。

  李总:这一点我们跟其他二手车网站最大的不同之处。其他所谓的二手车相对机械性的东西,我开发一些程序放到网站,这样的方式信息量难以保证,量很少,第二你信息的准确性也难以保证,我们看到二手车网站大多是过时,我们信息怎么来源,是我们公司的专员到各个经销商,到各个市场,以及个人的家里,他们比如说打我们服务热线电话,我有一辆车要卖,我们专门拍一张照,把这个描述车辆的描述描绘下来,每一张都是我们公司专员核实的。

  记者:因为比如像易趣完成是C2C,你们不是那种垂直的。

  李总:如果说我们的模式是B2C加B2C,B2C,B就是二手车经销商具体来说,另外C就是个人的卖家,我有车我要卖。

  记者:你们觉得这个模式不会实际上在现在互联网还是比较合适的一个模式,现在我们所有互联网都讲到比如像说我们说SOS,个人对个人的模式,让网友编译,最后把信息提供给网友,你们互联网发展这种模式,你说传统的收集信息提供给网友还是很有前景。就是信息的手机和发布,要作一个网站的话,这种交易平台,要不你们传统我们收集的信息然后提供给网友,现在大部分看好的模式都是网友提供信息,再还给网友。

  李总:我们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主要看信息的背面,具体来说,比如说二手车辆的信息,二手车辆从交易模式来说,从今天中国现状,是99%是B2C的模式,99%买车也好,卖车也好,是买中间商,总是有一个中间商存在,今年是这样。未来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没有人知道,我们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说日本,日本可能70%是B2C,30%是C2C,美国差不多也是绝大多数你经销商为主,但是英国,英国是相反的,英国可能是70%是个人对个人,30%是通过经销商,所以每一个地区和国家,都会有本地的特性,甚至像中国,我可以设想到,北京将来跟上海就不一样,这个B2C和C2C比例都不一样。

  记者:现在如果是一个网站,他还是一个信息收集比较全面进行整理,还是这样子,我们说传统的优势,信息量巨大,然后价格第一手价格,不是经过B2C价格,他是二手价格。

  李总:不管一手价格,还是二手价格,今天我们作任何一个网站作比较,你像51汽车这个网站他不是最漂亮,他今天执行起来不是最方便的,但是哪一条点进去都是真实的车辆,而且你打这个电话绝对有人接,他绝对有这样一台车,除非他比较卖掉,中国目前来说没有一家网站都这样作。

  记者:有没有详细一点,你们不断的核实之后,三天之后还会再打电话,我觉得这个跟房子比较像,是不是核实,卖掉彻掉,过滤的时间。

  李总:基本上每两周我们会搞原有的汽车彻掉,除非他要求继续刊登。

  记者:收费不针对经销商收费登信息是不收费。

  李总:收费是一个过程,我们跟经销商签协议,采集车源的时候,都提到将来会收费,收费的时机随着市场成熟而进行,就像淘宝和易趣一样,我今天不收费不代表将来不收。

  记者:会核实经销商信息吗。

  李总:有,你可以在这个杂志就可以看得到。

  记者:电话这个反正在网站。

  李总:还有经销商信息,我们有一些杂志,每个杂志不太一样。

  记者:会不会给经销商评级,淘宝和易趣这样。

  李总:对,会有。

(转载自搜狐IT)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