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全高清 PC蓝光播放完全攻略宝典

互联网 | 编辑: 环震杰 2009-04-23 12:00:00原创 一键看全文

蓝光,英文为Blu-ray Disc,通常也可以简称为Blu-ray或者BD,是一种光存储介质,它主要用于存储高清格式的视音频文件,其物理记录结构类似于普通标准的DVD和CD。

蓝光发展史简介

蓝光,英文为Blu-ray Disc,通常也可以简称为Blu-ray或者BD,是一种光存储介质,它主要用于存储高清格式的视音频文件,其物理记录结构类似于普通标准的DVD和CD。

蓝光的名字起源于其用于刻录/读取光盘是通过蓝-紫色激光完成的,这种蓝紫色激光波长为405纳米,从而可以使光盘可以记录的信息量比传统的DVD更大,传统DVD使用的是波长为650纳米的红色激光。一张双层蓝光光盘可以存储50GB容量的文件,是一张双层普通DVD的6倍,也就是一张单层DVD的10倍。

下面我们先来看下蓝光的发展史:

1998年,飞利浦与索尼公司率先发表了下一代光盘的技术论文,并着手开发单面单层实现23GB~25GB的技术方案,给业界带来了一个惊喜。

2002年2月19日,以索尼、飞利浦、松下为核心,联合日立、先锋、三星、LG、夏普和汤姆逊共同发布了0.9版的Blu-rayDisc(简称BD)技术标准。Blu-ray是BlueRay(蓝光)的意思,因此2月19日也正式表明下一代DVD候选人——蓝光盘的诞生。

BD集团随后在2002年6月14日向外正式发售BD规范1.0版,一共3册共5000美元,至此标志着BD的设计已经完全确立下来。

虽然目前BD与HD DVD谁将作为下一代的蓝光存储标准这一争议一直存在,但这也促使两家不断推陈出新,进行技术改革。2003年,蓝光激光头达到投产水平,但是适合投放市场的蓝光产品在2006年才开始出现。

2006年,索尼、先锋、三星等等都发布了其蓝光技术与蓝光产品,并且都提出了自己的蓝光计划。在中国市场,2006年7月19日,明基第一个推出了其成型的蓝光产品。可以说,2006年,是真正意义上的“蓝光元年”。

2008年2月16日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的头条新闻中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东芝宣布放弃HD-DVD格式。新闻节目中称,东芝在这次“次世代DVD规格战争”中宣告彻底失败,损失高达数百亿日元。与此同时,路透社东京分社也刊发了“东芝放弃HD-DVD,终结格式战争”的消息。

从只支持HD-DVD的微软宣布同时支持两种格式,到前一段时间,HD-DVD阵营的华纳倒戈,东芝率领的HD-DVD阵营可以说越来越艰难,今天就连东芝都宣布了放弃HD-DVD格式,这场持续了数年的规格之争,最终以蓝光的胜利而告终。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16 页1234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