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社会责任 H3C重塑绿色IT观

互联网 | 编辑: 邹震 2009-06-05 00:00:00转载-投稿 一键看全文

第一页

曾几何时,当环保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那刻起,“绿色”就和“创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IT厂商最热衷使用的词汇。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迫不及待地将“绿色”加入到自己的DNA序列,甚至围绕着绿色重塑企业竞争力。

对于H3C来说,绿色不单纯是企业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满足各类标准和法规所规定的环保、减排、回收再利用等等条件,只是绿色的第一步。在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背景下,作为一家业界领先的厂商,H3C希望引导同行与用户从客户价值的角度重新审视绿色,通过技术与产品创新有效降低TCO(总体拥有成本),将绿色做到实处。

H3C的绿色理念

当前,IT设备的能源消耗已经成为企业IT支出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大量服务器和其他网络产品的用户都深刻感受到这种成本激增给企业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H3C一方面采用了更环保的材料、更严格的检测标准和设备、更精确和人性化的设计、更环保的制造工艺,以及更大力度的电子垃圾回收举措,通过节能、减排和回收再利用提升产品的绿色属性。另一方面, H3C超越了产品层面,将绿色理念提升到了更高层次,那就是以降低TCO作为衡量和指导自己的绿色实践。

在H3C看来,降低单一设备的能耗固然关键,但在IT系统越来越庞杂的趋势下,整个系统架构的优化更为重要。尽管一个绿色的IT架构所降低的能耗也许并不象单一的设备那样可以直观地去衡量,但架构的优化往往更能颠覆性地实现环保节能,这是更全面、更长远、更高角度的绿色理念,而且往往更加有效。而这实际上与H3C所倡导的IToIP理念也是不谋而合的。

虽然H3C的绿色理念看似简单,但实际的执行过程并不容易——在大多数环节上,绿色的引入就直接意味着产品成本的提升和流程的转变。更困难的是,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将绿色环保概念切实地渗透到产品和运营流程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照搬。而自2003年公司成立至今,H3C经过5年多的实践和摸索,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绿色运作体系,以及深厚的技术积累,成就了自己的绿色梦想。

绿色技术降低TCO

H3C已经掌握了产品绿色环保设计方法,并在系统、板级、电源、散热、可靠性、认证等领域中进行绿色设计实践,同时还具备包括绿色企业网、绿色数据中心、绿色存储以及绿色多媒体解决方案在内的多个绿色产品和解决方案。这些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从根本上拓展了人们传统的绿色环保思路,为H3C实现自己的绿色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在产品设计上,H3C通过引入绿色设计方法,优化硬件系统设计方案,采用具有节能模式的芯片、电源、最大程度地降低产品的综合能耗,提升产品的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通过智能散热方案改善产品的噪音和能耗。凭借着在低功耗及噪音方面的优异表现,H3C的产品出现在了对产品功耗和噪音要求都非常苛刻的日本企业的办公桌上。

在解决方案方面,H3C从精简、重用和易维护的角度出发,遵循着标准化、集成化、虚拟化、智能化的设计原则,对设备进行优化组合,实现系统级和方案级的绿色环保。在实际执行中,力求在满足用户业务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出精简的方案,减少用户的初期投入,并在业务调整和升级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方案设计充分利用原有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少废弃数量,并在系统使用维护过程中尽量简化管理,降低维护成本。

H3C深刻理解产品可靠性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从公司成立时,可靠性研究工作就从未间断过,说H3C是国内此领域开展最好的企业之一一点也不为过。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H3C从2005年就正式将可靠性纳入公司的流程管理,研发的每款产品都制定了相应的可靠性规格和过程实施计划,并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负责产品端到端的可靠性设计和热设计工作,以提升产品可靠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为达到预期的使用寿命,可靠性团队在设计阶段为产品制定严格的可靠性要求,在产品研制中采用FMEA(故障模式影响分析)、HALT(高加速寿命试验)、热仿真、热测试等方法手段改进产品的可靠性和热性能,并在生产制造环节引入HASA(高加速应力稽核)方法提升产品的可靠性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H3C还针对节能减排指标拥有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量化评价方法,并创新地提出了专业的“效能测试”法,解决了一直以来业界无法满足不同厂商产品之间的节能设计对比、以及无法满足产品性能升级前后的节能设计对比的问题。这种测试方法依据设备功率消耗和设备包转发性能之间的关系——即通过测试设备单位功耗下的包转发性能,来评估网络产品节能设计的好坏。与传统设备功耗测试相比,“能效测试”使设计人员可以比较不同性能设备的功耗,更科学的评估设备的节能设计。而根据能效测试结果显示,H3C产品较友商同类产品相比能效高出24%。

提示:试试键盘 “← →” 可以实现快速翻页 

总共 2 页12
一键看全文

本文导航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