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Twitter消亡 微博客产业才能生存

互联网 | 编辑: 张蓉 2009-08-15 16:29:00转载

北京时间8月1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技博客作者戴维·罗森伯格(Dave Rosenberg)周五撰文称,只有美国微博客网站Twitter运营模式消亡,才能使整个微博客产业生存下去。

以下为罗森伯格全文:

Twitter已迅速成为受到科技爱好者和名人追捧的一种文化现象,这些技术爱好者和名人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原因,他们希望同跟随者(Followers,即关注特定Twitter账号的其他用户)分享自己的生活情况。一项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Twitter上发布的绝大多数信息毫无意义。尽管如此,Twitter仍具有自身价值,否则网民早已弃Twitter而去。

然而这样讲,并不是说微博客产业肯定能够取得成功,当然也就不能肯定该产业能够找到有效盈利模式,即使是Twitter也不例外。由于还没有制定出明确的营收模式,加之外界对其期望值越来越高,Twitter今后如何盈利,仍是硅谷当前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无论怎样,微博客服务开创了一种新型交流沟通方式,因此这种服务并不会一夜之间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美国知名IT网络杂志《Slate》专栏作家法哈德·曼祖(Farhad Manjoo)近日撰文称,作为微博客服务演进的组成部分,Twitter本身必须消亡。曼祖的看法或许没错,原因就是微博客产业要成为规模更大的媒体资产以及采用更为开放的标准,就必须以牺牲Twitter为代价。

曼祖在其文章中表示,如果Twitter能够以电子邮件或Web方式来具体运作——即由不同机构来加以协作管理,并借助通用网络协议进行连接,则上周Twitter服务中断所带来的损失就会小得多。如果使用了这种协作管理方式,即使黑客对Twitter发起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即使部分用户受到了影响,但绝大部分用户将仍可正常使用Twitter。

RSS新闻聚合技术联合创始人戴夫·温纳(Dave Winer)则表示,诸如Twitter等微博客服务应向RSS方式看齐。应该说,温纳提出的看法也有一定道理。虽然RSS信息发布方式既无法做到实时性,也不具备互动性,但RSS却是向各类具备互联网接入功能设备发布信息的有效方式。

截止目前,我们看到了Facebook、FriendFeed等网站试图复制或整合Twitter的一些功能。着眼于长期发展,这种方式或许正是微博客的发展方向,即微博客将成为一种“无声管道”(注:dumb pipe,本为移动通信产业术语,指移动运营商所使用在客户和互联网之间传输数据的网络,在此过程中,运营商无法为客户增加更多价值)。而雅虎、AOL等媒体网站数年前就已扮演这种角色。

消费者对互联网和手机所采取的互动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哪些企业将成为微博客产业的最后赢家。如果人们更看好即时通信方式,则雅虎、AOL无疑将是赢家。如果消费者更青睐短信服务,则最终将是移动运营商胜出。总而言之,如果公众关注的只是内容本身,则内容传输渠道就不应该仅仅锁定在某个单一品牌上面。(编译/中涛)

相关阅读

每日精选

点击查看更多

首页 手机 数码相机 笔记本 游戏 DIY硬件 硬件外设 办公中心 数字家电 平板电脑